第1章 本書的范圍和目的
第2章 科學研究:發(fā)明與檢驗
2.1 一個歷史案例
2.2 檢驗假說的基本步驟
2.3 歸納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第3章 假說的檢驗:它的邏輯及其效力
3.1 實驗檢驗與非實驗檢驗
3.2 輔助性假說的作用
3.3 判決性檢驗
3.4 特設性假說
3.5 原則上的可檢驗性和經驗含義
第4章 確證和可接受性的標準
4.1 支持證據(jù)的數(shù)量、種類和多樣性
4.2 借助“新”檢驗蘊涵所做的確證
4.3 理論的支持
4.4 簡單性
4.5 假說的概率
第5章 定律及其在科學解釋中的作用
5.1 科學解釋的兩個基本要求
5.2 演繹律則解釋
5.3 普遍定律和偶然概括
5.4 概率性解釋:基本原理
5.5 統(tǒng)計概率和概率性定律
5.6 概率性解釋的歸納性質
第6章 理論和理論的解釋
6.1 理論的一般特征
6.2 內在原理和橋接原理
6.3 理論的理解
6.4 理論實體的地位
6.5 解釋與“還原為熟悉的東西”
第7章 概念的形成
7.1 定義
7.2 操作定義
7.3 科學概念的經驗含義和系統(tǒng)含義
7.4 論“操作上無意義”問題
7.5 詮釋性語句的特征
第8章 理論的還原
8.1 機械論和活力論的爭論
8.2 術語的還原
8.3 定律的還原
8.4 再論機械論
8.5 心理學的還原,行為主義
進一步閱讀的書目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