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楊偉豪教授和李碩彥教授等。楊教授和李教授均為網絡編碼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均是對網絡編碼技術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的代表人物。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楊偉豪教授和李碩彥教授等。楊教授和李教授均為網絡編碼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均是對網絡編碼技術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的代表人物。本書譯者馮貴年,1981年生,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yè),現(xiàn)就職于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工程師。馮貴年于2001年、2004年、2011年分獲遙測遙控專業(yè)學士、航天測控專業(yè)碩士、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博士學位。2006年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Ad Hoc網絡,并參加香港無線網絡方面的研究課題;2007—2011年,參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IMT-Advanced協(xié)作多點傳輸技術研究”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網絡信息論及網絡編碼理論;2011—2013年,為主完成探月工程三期關鍵課題“天地一體化深空測控體制研究與試驗驗證”,達到預期效果;2013年至今,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863軍口重點課題“空間容延遲/容中斷通信技術研究及試驗驗證”,同期為主開展探月工程三期課題“基于再生偽碼測距的深空測控技術規(guī)范研究”等工作;完成國防報告3份,譯著1本,發(fā)表SCI、EI檢索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