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翻譯與移情: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的翻譯主體建構

翻譯與移情: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的翻譯主體建構

翻譯與移情: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的翻譯主體建構

定 價:¥89.00

作 者: 徐艷利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86685 出版時間: 2021-09-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2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為視角,從《共產(chǎn)黨宣言》以及其他有關文獻中所描述的“人”與“自由”的關系出發(fā),嘗試以馬克思主義的“目的”與“手段”關系的理論洞見為方法論,探討三個問題:“自由”與“翻譯主體”的關系,“翻譯主體”不可或缺的情感因素在表現(xiàn)為“移情”時所顯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歷史實在”,“移情”作為一個主要因素在翻譯過程中表現(xiàn)為譯者主體性的顯現(xiàn)。由五個部分構成。章“緒論”,闡述研究緣起、現(xiàn)狀和意義,揭示思路、結構、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第二章“手段:為什么總是手段?”。第三章“目的:如何實現(xiàn)真正的目的?”。第四章“主體性與翻譯過程”。第五章“結論”。

作者簡介

  徐艷利,女,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師,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從事翻譯教學與研究。在《中國比較文學》《外語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

圖書目錄

章  緒論
  節(jié)  研究緣起
    一  關于馬克思主義入學思想的一般論述
    二  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的人、自由、“移情”與翻譯
    三  馬克思主義與烏托邦主義和西方翻譯理論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一  馬克思主義與翻譯研究
    二  關于翻譯主體的研究
    三  關于“移情”的研究
  第三節(jié)  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第二章  手段:為什么總是手段?
  節(jié)  西方翻譯理論史中的烏托邦傾向
    一  西方翻譯理論史的發(fā)展階段
    二  從烏托邦到反烏托邦——譯者身份地位的轉變
  第二節(jié)  《七十子希臘文本》的翻譯:一個不變的范式7
    一  《七十子希臘文本》翻譯一的理想訴求
    二  理想譯者的要求
    三  自由消失,理想失落
  第三節(jié)  奈達:烏托邦的復制?
    一  奈達科學翻譯思想
    二  等效原則——復制的烏托邦
    三  不變的要求——理想的譯者
  第四節(jié)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烏托邦中的烏托邦
    一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一場反烏托邦運動
    二  依舊烏托邦,依舊理想譯者
    三  手段與目的分離:難以實現(xiàn)的烏托邦理想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目的:如何實現(xiàn)真正的目的?
  節(jié)  翻譯的不確定性論題
    一  翻譯的不確定性論題與原始翻譯
    二  原始翻譯的三個關鍵概念
    三  翻譯的不確定性與母語
  第二節(jié)  翻譯的不確定性論題之源
    一  對語言的博物館神話(the myth of the museum)的拒斥
    二  自然主義語言觀和行為主義意義論
    三  整體主義
  第三節(jié)  翻譯的不確定性論題的意義
    一  對確定性及西方傳統(tǒng)的烏托邦翻譯雙向的反動
    二  對人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強調
  第四節(jié)  翻譯的不確定性論題批判
    一  過分強調譯者主體性,走向反面
    二  科學主義凸顯,人文關懷降低
    三  對“意向性”的忽視
  第五節(jié)  翻譯的不確定性論題的“移情”轉向
  第六節(jié)  “移情”與施坦因的現(xiàn)象學“移情”論
    一  “移情”及其發(fā)展簡史
    二  施坦因的“移情”論
  第七節(jié)  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的翻譯主體建構
    一  “移情”、翻譯主體與自由
    二  當前翻譯主體研究及“移情”研究中的缺憾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