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策蘭(Paul Celan, 1920—1970)戰(zhàn)后歐洲重要詩人,出生于曾屬于哈布斯堡王朝、王朝覆滅后劃歸羅馬尼亞的布科維納地區(qū)的首府切爾諾維茲一個“家里只說標準德語”的猶太家庭。父母死于納粹強制勞動營后,輾轉于布加勒斯特、維也納和巴黎,定居法國,同時頻繁前往德國并定期在德國發(fā)表作品。1952 年,收錄其早期杰作《死亡賦格》的詩集《罌粟和記憶》出版,在德語世界引起震動。作品備受海德格爾、伽達默爾、阿多諾、哈貝馬斯等哲學家推重。晚年飽受精神疾病折磨,1970年4 月逾越節(jié)期間,從巴黎米拉波橋上躍入塞納河自盡。楊子詩人、詩歌譯者、資深媒體人。參與了國內人物類周刊和藝術雜志的創(chuàng)辦。著有詩集《胭脂》《在受著磔刑的悲愴的大地上》《唯有清澈的孩子可以教育我們》《給你的信》等,譯詩集《費爾南多·佩索阿詩選》《曼德爾施塔姆詩選》《蓋瑞·斯奈德詩選》《嚴酷地帶:查爾斯·西密克詩選》《每天都在悲欣交集中醒來:佩索阿詩選》《我聽見斧頭開花了:保羅·策蘭詩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