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相結合的美學理念的提出,源于古琴藝術家王鵬及其創(chuàng)辦的鈞天坊2012年于國家大劇院舉辦的“無痕——當代琴人生活美學與生命態(tài)度展”。此前“無痕展”所開啟的、融合當代視聽藝術的空間美學,已成功地將具有鮮明代表性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琴、書、茶、花、香”,以古琴藝術所蘊含的“清微淡遠、中正平和”的核心審美精神切人當代生活的日常中。而本次展覽,則在此前審美先行的基礎上,將現場觀眾重置為藝術建構的有機組成部分。莊子有言:“乘物以游心?!北敬握褂[以“物”與“境”來呈現水墨留白的思考,并通過古琴試操、書法臨習與木工制作等觀眾參與活動,令“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美”成為自然。觀眾更可在身體力行的實踐中切身體會審美生活與自我身心的緊密聯系,在展覽空間獨特的藝術氛圍中同時完成審美與審美創(chuàng)造。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概念,把深奧的東方文化智慧,用當代的藝術語言進行有效的闡釋,令傳統(tǒng)人文精神更深地融入當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