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阿爾豐斯·都德(1840—1897),與左拉、莫泊桑同時期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他本人自述“我的前半生經歷了貧窮,后半生經歷了病痛”。然而都德又是因禍得福的,貧窮使他17歲就奔赴巴黎,過起清苦的生活,發(fā)表文學作品;病痛使他接觸自然,游歷地中海沿岸的風景優(yōu)美之地,記錄采風筆記。由此集結而成的短篇小說集《磨坊信札》,使他在文學上初露鋒芒;兩年后出版的半自傳性長篇小說《小東西》,則是“法國狄更斯”美譽的由來;參加普法戰(zhàn)爭后寫下的《后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以小場面、小故事發(fā)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杰作,他也憑借這種“大題小作”的創(chuàng)作魅力,躋身文壇名家之列。 譯者簡介:李玉民,著名學者、翻譯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學之余,從事法國純文學翻譯四十余年,譯著上百種,翻譯字數多達2500萬。主要譯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羊脂球》《星期一故事集》等。袁俊生,著名學者、翻譯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師,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工作,后致力于法國文學翻譯,譯文語言輕快靈動。主要譯著有《約翰·克利斯朵夫》《永遠的小王子》《磨坊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