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間在《巴黎雜志》上連載,轟動文壇,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司法當局對作者提起公訴,指控小說“傷風敗俗、褻瀆宗教”,并傳喚作者到庭受審,終以“宣判無罪”收場,而隱居鄉(xiāng)野、籍籍無名的作者從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學聲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栋ɡ蛉恕芬约毮伒墓P觸,通過農家女孩愛瑪的經歷,再現了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風貌。愛瑪在修道院受過貴族化的教育,讀過許多浪漫主義小說,夢想傳奇式的愛情。她嫁給鄉(xiāng)鎮(zhèn)醫(yī)生查理·包法利之后,生活沉悶,轉而用偷情填補心靈的空洞。兩次偷情并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卻使她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終她債積如山,無法償還,在走投無路中只得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