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 享譽世界的俄國文豪,與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生于俄羅斯中部奧廖爾省的貴族家庭。屠格涅夫自幼天資聰穎,父母特地從歐洲請來家庭教師輔導他學習,他14歲時便熟練掌握了法、德、英3種外語。15歲入讀莫斯科大學,一年后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言專業(yè),聽果戈里講歷史課。20歲赴柏林大學進修哲學。25歲任職外交部,兩年后離職,專心投入文學創(chuàng)作,并與評論家別林斯基成為好友。29歲開始在普希金創(chuàng)辦的《現(xiàn)代人》雜志陸續(xù)發(fā)表隨筆集《獵人筆記》,蜚聲文壇。34歲正式出版《獵人筆記》;同年因違反當局禁令為果戈里寫悼文而被流放。38歲后常年旅居歐洲,晚年定居巴黎。著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等,這些作品因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敏銳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發(fā)展的新動向而被譽為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在歐洲與福樓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文學巨匠交游甚密,并成為俄羅斯文化界與西歐文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成為具有全世界影響的俄國小說家。60歲當選世界文學大會副會長。65歲病逝于巴黎,后葬于彼得堡沃爾科夫公墓別林斯基墓旁。譯者簡介齊昕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教師。長期講授俄羅斯文學史相關課程。主要研究當代俄羅斯小說和俄羅斯宗教思想史,喜好普希金、屠格涅夫與列斯科夫。愛旅行,好音樂,喜歡《獵人筆記》中描述的東歐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