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 傳統(tǒng)與變革:20世紀五六十年代山西鄉(xiāng)村社會研究目錄
第一章農村檔案與當代中國史研究
一、對相關概念的探討
二、集體化時代農村檔案的分類及其運用
三、集體化時代農村檔案運用的反思
第二章外來戶(一)
一、引言
二、外來戶的遷入
三、土改前外來戶的“入住權”狀況
四、土改后外來戶與老戶關系的平等化
五、結論
第三章外來戶(二)
一、引言
二、十三省二十三縣
三、張莊權力結構的變遷
四、“組織起來”的干部
五、結論
第四章土地分配
一、引言
二、吳村土改前后的地權狀況
三、高級社前的地權狀況
四、結論
第五章役畜分配
一、引言
二、役畜養(yǎng)殖結構的區(qū)域差異
三、役畜占有結構的階級差異
四、役畜短缺與合伙經營
五、結論
第六章果樹分配
一、引言
二、果樹經營與交易
三、果樹與家庭經濟
四、結論
第七章房屋分配
一、引言
二、合法買賣
三、合“禮”取得
四、合情還補
五、非法侵奪
六、結論
第八章復議階級成分
一、引言
二、清理農村階級成分問題的提出
三、“復議”與“重劃”辨析
四、“復議”的基層實踐
五、結論
第九章山西鄉(xiāng)村社會的特點
一、區(qū)域歷史的“長時段”性
二、人的跨區(qū)域流動性
三、村莊規(guī)模、內部社區(qū)的差異性
四、鄉(xiāng)村經濟結構的多樣性、土改內容的豐富性
五、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