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新冠危機”、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未來:我們需要新的世界遺產嗎?
〔德〕科爾內留斯·霍爾托夫 〔美〕安娜麗莎·博林 著 馬慶凱 譯
民族志視角中的美食遺產實踐:以特里奧的《手創(chuàng)法國巧克力的文化和歷史》為例 潘天舒 沈燕
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概念沿革 謝潔怡
·遺產研究的多學科視野·
19世紀中葉德國民俗/鄉(xiāng)土研究之起步
——W.H.黎耳的革命經歷及“社會民俗學” 〔日〕若尾祐司 著 魏浦嘉 譯
女性主義之聲:民俗與文學中的編碼策略
〔美〕喬安·拉德訥 〔美〕蘇珊·蘭瑟 著 王烜 譯 王均霞 校
中國民俗學三十年(1978~2008)
——以實地調查和民俗志為中心 〔日〕田村和彥 著 宗曉蓮 譯
商業(yè)考古在英國的誕生運營及前景展望 湛旭華 高大倫
·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幻影 〔日〕菅豐 著 雷婷 譯
重新界定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博物館實踐?
〔加〕安東尼·阿蘭·謝爾頓 著 李晶 譯 姚佳琪 校
商品化與反商品化
——馬達加斯加山村的無形文化遺產 〔日〕飯?zhí)镒?著 吳薇 譯
·歷史遺產巡禮·
《勺園祓禊圖》歸藏勺園述記
——兼論海外中華文化遺產捐贈回歸之成因 張紅揚
龍里定水壩海苗調查報告 楊漢先 〔美〕桂玉芳 著 〔美〕王成志 整理
讀《龍里定水壩海苗調查報告》 楊正文
關于秦長城西首起地在岷縣被否定問題的檢討 張潤平
·書 評·
遺產的現(xiàn)代性面紗:《文化和自然遺產:批判性思路》的啟發(fā) 尹凱
·學人天地·
像·識·悟
——非文字表達與認知 鄧啟耀 訪 智光 談
生態(tài)博物館之緣:緬懷蘇東海先生 周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