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目錄
第1章時代背景00
1.1數字經濟時代00
1.1.1數字經濟的概念內涵00
1.1.2數字經濟的特點00
1.1.3面臨的挑戰(zhàn)00
1.2新的生產要素: 數據00
1.2.1生產要素的演變00
1.2.2數據要素00
1.3大數據與機器學習之痛00
1.3.1今天的大數據與機器智能0
1.3.2數據挖掘與拷問數據0
1.3.3深度學習的痛處0
1.4模型思維0
1.5小結0
第2章數學建模的基礎0
2.1虛擬與現實世界的交互0
2.2系統、模型與仿真0
2.2.1系統0
2.2.2模型0
2.2.3仿真0
2.3概念模型0
2.3.1問題的提出0
2.3.2概念模型的定義0
2.3.3概念建模0
2.3.4概念模型的描述形式0
2.3.5基于實體還是基于過程0
2.4數學模型0
2.4.1數學模型的定義0
2.4.2數學建模的原則與一般步驟0
2.4.3數學模型的分類0
2.5唯象模型與機理模型0
2.5.1科學研究的目的0
2.5.2唯象模型和機理模型的定義0
2.6小結0
第3章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方法論0
3.1復雜系統概述0
3.2方法與方法論0
3.2.1方法0
3.2.2方法論0
3.3系統科學方法論0
3.3.1還原論0
3.3.2整體論0
3.3.3系統論0
3.3.4復雜性科學0
3.4系統工程方法論0
3.5仿真方法論0
3.6小結0
第4章系統工程基礎0
4.1系統工程的概念內涵0
4.1.1系統工程的定義0
4.1.2系統工程的內涵0
4.1.3對系統工程的誤解0
4.2系統工程引擎與項目階段劃分0
4.2.1系統工程引擎0
4.2.2項目生命周期階段劃分0
4.3系統工程的技術過程和管理過程0
4.4項目管理與系統工程0
4.4.1項目管理概述0
4.4.2項目管理與系統工程的關系0
4.5體系與體系工程概述0
4.5.1體系0
4.5.2體系工程0
4.6系統工程和建模與仿真的融合0
4.7延伸閱讀: 系統架構0
4.7.1認知結構: 概念0
4.7.2架構的定義與分類0
4.8小結
第5章建模與仿真技術的基礎
5.1仿真的必要性
5.2建模與仿真的概念
5.3建模的基本理論
5.3.1模型的多分辨率建模
5.3.2模型的重用
5.3.3模型的互操作
5.3.4模型的校核、驗證和確認
5.4仿真模型的功能和分類
5.4.1仿真模型的功能
5.4.2仿真模型的分類
5.5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驟
5.6系統仿真的分類與一般過程
5.6.1系統仿真的分類
5.6.2系統仿真的一般過程
5.7仿真運行的時空一致性
5.8分布交互仿真理論
5.8.1分布交互仿真的定義
5.8.2分布交互仿真的信息交換標準
5.8.3時間管理
5.8.4虛擬環(huán)境技術
5.8.5運行管理技術
5.8.6分布式仿真的優(yōu)點和局限
5.9建模與架構語言
5.9.1仿真語言
5.9.2統一建模語言
5.9.3系統建模語言
5.9.4美國國防部體系架構DoDAF
5.10小結
第6章復雜產品虛擬樣機工程
6.1復雜產品虛擬樣機工程的概念
6.2復雜產品虛擬樣機工程技術體系
6.3復雜產品虛擬樣機支撐平臺/工具集開發(fā)
6.4延伸閱讀: 基于仿真的采辦
6.5小結
第7章數字孿生與數字主線
7.1數字孿生的概念
7.2數字主線的概念
7.3數字孿生與數字主線的關系
7.4小結
第8章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
8.1MBSE的概念內涵
8.2對MBSE的深入剖析
8.3當前推廣MBSE面臨的困難
8.4小結
第9章智能制造系統中的建模與仿真
9.1CPS是復雜自適應系統/體系
9.2CPS中的建模與仿真系統
9.3小結
第10章建模與仿真的未來
10.1傳感器、網絡與蠻力計算
10.2機器智能
10.3建模與仿真的發(fā)展構想
10.4小結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