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天人共生與道文兼濟:漢語詩學樣本

天人共生與道文兼濟:漢語詩學樣本

天人共生與道文兼濟:漢語詩學樣本

定 價:¥68.00

作 者: 孟澤 著
出版社: 中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48745549 出版時間: 2021-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描述和闡釋陳白沙、王船山、曾國藩、周作人、聞一多等人的詩學思想,在比較文化的視野中勾勒中國詩學的基本命題、性質和品格,論述這種詩學思想在特定時代及其個體的展開過程中的單純與復雜、豐饒與貧瘠,探討這種詩學思想發(fā)生的社會依據(jù)、精神背景與個人淵源,論證中國詩學思想與精神在現(xiàn)代中國文藝思想中的延伸與拓展,論述漢字對于漢語詩學的決定性,以及漢語詩歌的地方屬性與方言屬性。曠世同情,書中所述的不同時地、不同身份、不同教養(yǎng)的思想者,對于審美,對于文藝的設計、處置、訴求、祈愿和想象,重心或許有別,動機和動力則疑似仿佛,他們共同為有機的整體主義的漢語詩學,提供了高明、精致、通達而個性鮮明的樣本。

作者簡介

  孟澤,男,知名學者,中南大學外語學院比較文學系教授,著有《有我無我之境》《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兩歧的詩學》《洋務先知——郭嵩燾》《何處是歸程——現(xiàn)代人與現(xiàn)代詩十講》等。

圖書目錄

前言 有機的整體主義的漢語詩學
第一章 道學絕者兼風流:陳白沙的自然之學
(一)“道學絕者兼風流”
(二)“自然”的與“人文”的
(三)“自然”的三重境界
(四)“自然”及其反動
第二章 元聲元氣與清潔的詩史——從詩學讀懂王船山
(一)從“元聲”到“霸氣”
(二)私人化與“女性化”:情感失范文章失度
(三)“天文斐蔚”與“曠世同情”
(四)“英雄主體”與“英雄美學”
第三章 道文兼濟——曾國藩如何渴望以“文章不朽”
(一)“詩性精神”與“家國情懷”
(二)“法不法”與“文不文”
(三)“文字之道”與“混元之理”
第四章 大本大源:湖湘理學與湖南文學
(一)“天”與“人”,“道”與“文”
(二)“言志”與“言意”,“達情”與“達欲”
(三)“一奇一偶者,天地之用”
(四)“大本大源”“圣賢學脈”
第五章 行謹重而言放蕩:周作人與文章之事
(一)“哀弦”的意義及使命
(二)“不統(tǒng)一的自然”:自性與個性
(三)人的文學——“善之華”與“惡之華”
(四)漢語的限度,新文學的可能與“運命”
(五)“國粹”與“歐化”
(六)“文章”與新文藝:新的自由與新的節(jié)制
第六章 一個世紀的隱喻:聞一多與行動的大詩
(一)作為“美育”的藝術
(二)純藝術的藝術
(三)“最偉大的詩”——“新詩”建構與自我建構
(四)文學的歷史方向
(五)進化的邏輯,空虛的歷史
(六)詩人與政治,藝術家與人民
附錄一 漢字思維與詩性智慧
(一)啟蒙思想者的兩難
(二)漢字所表征的思維方式
(三)走出自我的自我成長
附錄二 漢語詩歌的“方言”屬性和“地方”屬性
(一)“統(tǒng)一國語”的召喚與作為“地方性知識”的詩歌
(二)建立在“方言性”與“地方性”書寫之上的漢語詩歌傳統(tǒng)
(三)漢語轉型與新詩發(fā)生
后記——曠世同情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