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學是通過對錢幣本身進行研究而讀取其價值信息的學科。從學科屬性上來說,錢幣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也是一門動態(tài)發(fā)展的學科。錢幣學的形成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東方的錢幣學,一個是西方的錢幣學。西方的錢幣學和碑銘學一樣重要,錢幣是西方回溯王朝歷史的重要依據,對錢幣的研究成果填補了西方世界歷史文獻記載的空缺,因此,錢幣學在西方學術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十分明顯。而以中國錢幣學為代表的東方錢幣學,由于歷史文獻豐富,其學術地位遠非西方錢幣學相類比。東西方不同的錢幣學反映著不同的歷史和文化。長久以來,東西方錢幣學在各自的學術脈胳中發(fā)展,自成體系。東方的古典錢幣學以中國為源頭,以日本錢幣學在類型學上的發(fā)展而延伸。古典的中國錢幣學可以等同于古錢學,研究的對象只是古錢及相關文字、書法。進入新時代,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東西方文明的互鑒,中國錢幣學界的研究對象日益豐富,研究范圍已擴展至晚清民國時期的紙幣、銅元、銀元、銀錠、代用幣,遠遠突破了古錢學的范圍。新時代的錢幣學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對錢幣學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學科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