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圖探究什么是物,并分析繪畫中出現的技術物在20世紀美國不同階段的藝術中發(fā)生了哪些改變,以及這些改變何以能夠發(fā)生,進而映射出人與物關系的何種變化。作者運用圖像學分析、形式主義分析等手段,對繪畫中的物進行了藝術學和社會學的考察。20世紀初,愛德華·霍普、安德魯·懷斯等美國藝術家延續(xù)了傳統(tǒng)繪畫中人與物分離、物從屬于人的方法,通過象征的途徑傳遞藝術家的聲音。隨著宏大敘事的衰落,物在繪畫中的象征功能受到了質疑。自杜尚的現成品藝術開始,物被推向藝術的前臺,開始挑戰(zhàn)藝術傳統(tǒng)中神或人的主體地位。到了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作為繪畫對象再現的物全面消解、隱退,畫家轉向了對材料、色彩、肌理、基底等物性的關注。抽象表現主義是一種逃離物本身轉而追求繪畫物性的精英性與思想性的嘗試。此后,通過波普藝術,物實現了對藝術的統(tǒng)治。在消費社會、流行文化的背景下,物在繪畫中由象征走向了符號,完成了藝術與消費的共謀。波普藝術之后,新表現主義等繪畫實踐嘗試摒棄消費社會借助物的力量對繪畫進行的控制,超越物體系,圍繞身體、死亡、身份、種族、政治等元素,走出了一條新的繪畫藝術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