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有文字記載的交流歷史至少有兩千多年。在19世紀以前,中日文化交流基本上呈單向型結構,即日本從中國文化中攝取養(yǎng)分。而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中日文化交流出現了逆轉,中國向日本派出了大批的留學生,翻譯日本的科學書籍,大量的西方科學技術通過日本中轉來到中國,對中國近代化和現代化產生了顯著影響。本書通過描寫翻譯理論,將翻譯放到時代中去考察,采用數學與統計學方法來描述評價當時翻譯的現狀,采取文獻計量法來探討翻譯產品的分布結構、數量、變化規(guī)律和定量管理,并進而探討那個時代日文科學翻譯體系的某些結構特征和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