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擬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文本與圖片相結合的方式,試圖從中國參加1936年第11屆奧運會的動機出發(fā),呈現(xiàn)經費籌備過程、人員選拔與訓練情況,以及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期間的種種表現(xiàn)和國內外對此屆奧運會的反響、評論,進而探討當時中國政府如何推動體育國際化以及對國家形象的重新塑造等問題。以往的研究多為對相關史實的陳述,較少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因此對上述問題進行嘗試性探討為本書的第一個創(chuàng)新點。本書在論述的基礎上,還試圖探討近代中國是用何種方式將中國體育融人世界體育發(fā)展的趨勢之中?當時的政府又是如何利用這次體育賽事,嘗試著擺脫“東亞病夫”的形象,向本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士展示中國之“新”形象?本書寫作中的難點在于目前搜集到的資料多為報刊類資料,部分資料間存在記述上的差異,且有部分參與者的回憶錄,他們的回憶是否客觀也難以考證,因此,在寫作中如何取舍這些資料,需要謹慎思考。同時,中國派出的體育代表團在1936年第11屆奧運會賽場上并未取得成績,如何在沒有取得成績的情況下呈現(xiàn)“交流”與“展示”,這也為本書寫作增添了不少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