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論
1.1 研究選題的背景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 研究的具體方法
1.4 研究的框架安排
1.5 研究的重點和可能的創(chuàng)新
上 篇
2概念梳理和相關文獻綜述
2.1 信息不對稱理論
2.2 市場類型
2.3 法律移植與經濟發(fā)展
2.4 關于勞工標準的文獻梳理
2.5 本章小結
3勞工標準的概述
3.1 勞工標準的產生與發(fā)展
3.2 國際勞工組織的勞工標準
3.3 我國勞工法制與核心勞工標準的差距
3.4 世界貿易組織的社會條款
3.5 生產守則及勞工標準認證
3.6 SA8000認證的現狀
3.7 勞工認證的理論分析
3.8 本章小結
中 篇
4信息不對稱、賣方市場和勞工標準移植
4.1 賣方市場條件下企業(yè)勞工認證的特征事實
4.2 信號模型簡單回顧
4.3 趨于最低標準一致性分析
4.4 非最低標準均衡的條件
4.5 風險規(guī)避與風險中性的供應商比較——基于離散角度分析
4.6 勞工標準篩選機制
4.7 本章小結
5信息不對稱、買方市場和勞工標準移植
5.1 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yè)勞工認證的特征事實
5.2 關于信息租模型的相關研究
5.3 基于連續(xù)型和離散型視角的勞工標準分析
5.4 較低標準混同均衡存在的條件
5.5 均衡勞工標準比較——基于不同風險偏好的采購商分析
5.6 考慮到供應商道德風險的勞工標準移植研究
5.7 本章小結
6生產效應、聲譽及政府規(guī)制——勞工標準移植的進一步影響
6.1 生產效應與勞工標準
6.2 聲譽機制與勞工標準
6.3 政府規(guī)制與勞工標準
6.4 本章小結
下 篇
7典型案例分析
7.1 基于賣方市場的實證研究:以某大型制藥公司為例
7.2 基于買方市場的實證研究:以某紡織服裝企業(yè)為例
7.3 勞工標準進一步作用:以某印染和定時器公司為例
7.4 本章小結
8路徑分析、研究結論及研究展望
8.1 路徑分析
8.2 研究結論
8.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