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作品研究
在四月里如何談論衰老——西川《一個人老了》解讀
“植入”的增值與磨損——從長篇小說《蒙古里亞》
看民族文學的民族化路徑
諍性話語建構與新時期生態(tài)寫作的本土化生成——以《額爾古納河
右岸》為中心
從當下秦淮河游記看《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游記美學
海洋書寫的古典元素與現(xiàn)代維度——以張煒《刺猬歌》為例
空間敘事與時間敘事:王安憶《長恨歌》從小說到電影
傾聽自己的呼吸——何其芳《獨語》解讀
說,是什么樣的秋——陸蠡《秋》解讀
城與?。骸妒Y公的面子》中的詩性與民國氣質
第二輯 作家研究
在多重視界里人劍合一——當顧彬走向中國新詩
在“我”和世界之間:馬行詩論
“走神”的沈東子:“尋找”與“溯游”的感傷行旅
空間的生態(tài)倫理意義與話語形態(tài)——葉廣芩秦嶺系列文本解讀
從看見到復魅:于堅詩歌中的生命旋律
時間對生命的唯一意義是淘洗——《曾心小詩500首》中的詩質轉換
第三輯 文學現(xiàn)象研究
“問題”之問:“問題孩子”的歷史修辭與新時期寫作
新時期中國大陸生態(tài)寫作的本土化路徑
新時期生態(tài)寫作中的自然科學話語
“身體”審美范式的生成與生態(tài)倫理意義的建構——新時期文學中
生態(tài)倫理精神的“身體”話語解讀
自我建構的深淵、歧途與眺望——從魯迅的《奔月》到魯敏的《奔月》
成長·異化·幻滅:1930年代都市小說主題話語分析
迪斯尼動畫片中的生態(tài)敘事——從《小鹿斑比》到《海底總動員》
再到《熊的傳說》
從動物的角色功能看當代電影的生態(tài)意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