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jié) 選題的意義1
第二節(jié) 研究現狀2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思路12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之處16
第二章 東方問題的內涵與分期18
第一節(jié) 帝國、霸權與戰(zhàn)爭18
一、霸權與帝國:兩種形態(tài)與邏輯18
二、國家能力的理論框架30
三、帝國戰(zhàn)爭與霸權戰(zhàn)爭47
四、帝國之后:區(qū)域的興起55
第二節(jié) “東方問題”的幾種解讀范式59
一、馬克思恩格斯解讀“東方問題”59
二、文明沖突的范式68
三、地緣政治范式76
第三節(jié) “東方問題”的內涵與分期框架82
一、東方問題:內涵與本質82
二、東方問題的分期框架89
第三章 帝國、戰(zhàn)爭與邊緣的形成95
第一節(jié) 三大帝國國家能力的變遷概述95
一、奧斯曼帝國國家能力的演變95
二、哈布斯堡帝國國家能力的演變106
三、俄國國家能力的演變119
第二節(jié) 三大帝國之間的戰(zhàn)爭131
一、戰(zhàn)爭與(去)邊疆化132
二、文明的接觸與對抗:奧斯曼VS哈布斯堡138
三、自然邊界的分割與土俄戰(zhàn)爭148
四、若即若離的俄奧聯(lián)盟158
第三節(jié) 帝國邊緣:形成與特征162
一、帝國擴張與邊緣的形成162
二、邊緣的內涵與特征173
第四章 霸權體系下的東方問題181
第一節(jié) 從帝國體系向霸權體系的轉型181
一、歐洲現代國際體系的形成與擴張182
二、面向霸權:奧斯曼帝國的初次改革195
第二節(jié) 帝國戰(zhàn)爭與霸權戰(zhàn)爭:奧斯曼帝國的內外挑戰(zhàn)202
一、來自邊緣地區(qū)的沖擊:希臘革命及阿里203
二、克里米亞戰(zhàn)爭與維也納體系的重組215
第三節(jié) 歐洲霸權體系與東方問題的互動230
一、東方問題的“歐洲化”231
二、歐洲變局與近東危機244
第五章 區(qū)域崛起與東方問題的終結259
第一節(jié) 巴爾干民族國家的構建259
一、民族主義與國家能力結構的重塑260
二、巴爾干的民族主義與國家:類型與歷程269
第二節(jié) 巴爾干區(qū)域的構建290
一、巴爾干區(qū)域的初步構建與嘗試290
二、戰(zhàn)爭與巴爾干區(qū)域的確立302
第三節(jié) 東方問題的終結315
一、南斯拉夫:次區(qū)域秩序的構建316
二、希土戰(zhàn)爭324
第六章 后帝國空間與巴爾干化的邏輯330
第一節(jié) 人類組織演化的動力與邏輯331
第二節(jié) 邁向后帝國時代的動力337
第三節(jié) 后帝國空間的特征345
第四節(jié)巴爾干化的邏輯349
結語359
參考文獻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