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邏輯學(論理學)現(xiàn)代性沖突中的倫理學:論欲望、實踐推理和敘事

現(xiàn)代性沖突中的倫理學:論欲望、實踐推理和敘事

現(xiàn)代性沖突中的倫理學:論欲望、實踐推理和敘事

定 價:¥98.00

作 者: [美] 阿拉斯代爾·麥金泰爾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0294148 出版時間: 2021-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5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麥金泰爾探討了一些關于現(xiàn)代性的哲學、政治和道德主張,認為只有放棄這些主張才能正確理解人類利益。在本書涉獵廣泛的討論中,他解釋了如何理解規(guī)范性判斷和評價性判斷,如何分析欲望和實踐理性,如何獲得足夠的自知之明,以及如何看待敘事在我們認識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他進一步提出了如何從新亞里士多德或托馬斯哲學的視角來認識現(xiàn)代性的條件,并辯稱托馬斯式的亞里士多德哲學,通過馬克思的思想啟發(fā),能為我們提供構建一種當代政治和倫理的資源,而這種當代政治和倫理能夠使身處現(xiàn)代性的我們去制衡現(xiàn)代性,并且要求我們去這樣做。本書的豐富內容及其重要性,奠基于麥金太爾思維在倫理學和道德哲學方面的造詣,是其思想的提高和發(fā)展,能給這些領域的讀者帶來極大的興趣。

作者簡介

  關于作者:麥金泰爾任教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圣母大學,2010年從教學崗位上退下來后專心學術研究。他1981年的出版《美德缺失的時代》是獲獎著作。其他著作有兩卷集的《哲學的任務》和《倫理與政治》《伊迪絲?斯坦:哲學的序言1913-1922年》《上帝、哲學、大學:天主教哲學傳統(tǒng)的歷史》。關于譯者李茂森,哲學博士,現(xiàn)任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羅國杰倫理學教育基金項目執(zhí)行人,國際刊物《道德教育雜志》(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領導哲學與人文學科》(Leadership and the Humanities)、《國際信息倫理評論》(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Ethics)編委,“亞太道德教育學會”(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簡稱APNME)發(fā)起理事和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倫理學理論、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教學和研究。曾在日本筑波大學、日本東海大學、瑞典林雪平大學、韓國仁荷大學和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講學和訪學。已經(jīng)出版專著《道德的先進性研究》等、譯著《保護弱勢:社會責任的再分析》《權利的道德基礎》等,發(fā)表文章《變革中華人社會的道德教育》(英語)《把中國留學生培養(yǎng)成國際人才》(日語)等,參與編寫的《道德建設論》(羅國杰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曾獲“五個一工程獎”。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關于欲望、利益和“善”的一些哲學問題
1.1 為什么要研究欲望?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欲望的良好理由?
1.2 “善”、利益和關于利益的分歧
1.3 表現(xiàn)主義對“善”和利益分歧的解釋
1.4 人類繁榮意義上的“善”和利益:亞里士多德主義
1.5 表現(xiàn)主義和新亞里士多德主義之間的分歧
1.6 關于道德發(fā)展的兩個論爭
1.7 主體的判斷和其欲望之間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沖突:表現(xiàn)主義者、法蘭克福和尼采
1.8 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理性主體的概念
1.9 表現(xiàn)主義者和新亞里士多德主義者的較量:一場似乎沒有贏家的哲學沖突
1.10 我為什么沒有探討當今道德哲學家的哲學立場和道德立場
第二章 理論、實踐以及它們的社會背景
2.1 如何回應第一章中描述的哲學爭論:哲學理論的社會背景
2.2 以休謨?yōu)槔核帽就恋?、具體的觀念來解釋自然性和普遍性
2.3 亞里士多德及其社會背景,阿奎那從該社會背景對亞里士多德的復興,阿奎那如何看似無關
2.4 馬克思、剩余價值和對阿奎那在此看似無關的解釋
2.5 學院派經(jīng)濟學呈現(xiàn)的理解模式和誤解模式
2.6 馬克思主義者和分配主義者競相對主流觀點的批判
2.7 關于如何超越第一章的對峙,我們學到了什么?
第三章 道德與現(xiàn)代性
3.1 道德:現(xiàn)代性的道德
3.2 適合現(xiàn)代性道德存在的現(xiàn)代性
3.3 國家和市場:國家倫理和市場倫理
3.4 欲望、目的以及欲望的多重性
3.5 通過規(guī)范對欲望的構建
3.6 現(xiàn)代性道德發(fā)揮作用的方式和原因
3.7 表現(xiàn)主義對現(xiàn)代性道德的質疑:表現(xiàn)主義批判的局限
3.8 奧斯卡·王爾德對現(xiàn)代性道德的質疑
3.9 D.H.勞倫斯對現(xiàn)代性道德的質疑
3.10 伯納德·威廉姆斯對現(xiàn)代性道德的質疑
3.11 給威廉姆斯提出的問題和威廉姆斯提出的問題
……
第四章 當代托馬斯語義中發(fā)展起來的新亞里士多德主義:關于相關性和理性論證的問題
第五章 四個敘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