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變遷與文化調適——20世紀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主要運用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民族音樂學研究強調把歷史時段與社會變遷相結合,強調文化闡釋,注重采用田野調查方法探索微觀社會。具體到書中,則是通過對秦腔和三大戲曲劇社及院團史料加之相關的政策性文件等的梳理,試圖還原陜西三大戲曲劇社及院團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fā)展變化的社會因素。同時,通過田野調查的方法,尤其是對目前健在的藝人所經歷的事件通過口述記錄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當然,研究過程中,筆者時刻警惕,“對研究對象容易產生想當然的聯(lián)想與判斷,以及被訪對象面對一個曾經親歷的事件可能會出現(xiàn)的有選擇地傳達信息?!薄吨贫茸冞w與文化調適——20世紀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借鑒梅利亞姆的三分模式,將觀念、行為、樂音作為秦腔音樂研究的重要維度,但并未機械套用這一模式,因為三分模式是梅利亞姆與所處時代的對話,而中國的藝術強調藝術的政治作用或社會意義。因此,該書依據(jù)“制度——行為——樂音”這一主線來構建框架。同時對這三方面做了進一步界定,即從“文藝制度(政策)——劇社行為——秦腔音樂”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