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道的“窄門”
本書讀法
講 為學之道
一 “學習”的真義
二 學是為己,還是為人?
三 為學的三種態(tài)度
四 為學的四大方法
五 為學的四種境界
第二講 修身之道
一 為學與修身
二 修身之次第
三 修身之方法
四 修身之效用
第三講 孝悌之道
一 孝悌也是“愛”
二 孝悌之效用
三 孝須合乎禮
四 孝當發(fā)乎情
五 孝必合乎義
六 孝道的人類學價值
第四講 忠恕之道
一 夫子傳道
二 何謂“忠恕”?
三 終身行之唯有“恕”
四 忠恕之道與心性之學
五 “忠恕”的現代價值
第五講 仁愛之道
一 “仁”的內涵與外延
二 仁者的表現與規(guī)模
三 “仁宅”的建構與生命智慧
第六講 義權之道
一 “義者宜也”
二 “義”是無可無不可的智慧
三 “義”是人的內在合理性
四 經權之道,唯義所在
第七講 誠敬之道
一 “誠敬”與“忠信”
二 誠敬之道與禮制完型“三部曲”
三 喪祭之禮與天人感通
四 明誠之教與天人合一
第八講 正直之道
一 “正”“直”釋義
二 “正身”與“正人”
三 “直心”與“直道”
四 好惡必察,報怨以直
五 親親互隱,直在其中
第九講 中庸之道
一 何謂“中庸”?
二 攻乎異端,過猶不及
三 不為已甚,執(zhí)兩用中
四 “君子時中”與“圣之時也”
五 “中庸鮮能”與“從容中道”
六 博文約禮,止于至善
第十講 治平之道(上)
一 “為政以德”與“無為而治”
二 “禮治”與“刑政”
三 “民本”與“仁政”
四 “富民”“教民”與“信民”
第十一講 治平之道(下)
五 “選賢與能”與“循名責實”
六 “君臣之義”的現代詮釋
七 “家國”與“天下”
第十二講 齊家之道(上)
一 什么是“家”?
二 作為共同體的“宗族”與“家庭”
三 “人倫”與“綱紀”
第十三講 齊家之道(下)
四 夫婦判合,宜其室家
五 君子遠其子,父子不責善
六 長幼有序,兄弟怡怡
第十四講 為師之道
一 “為師”與“為政”
二 溫故知新,教學相長
三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四 君子不器的“學習革命”
五 憤啟悱發(fā),教亦多術
六 “學緣”與“師道”
第十五講 交友之道
一 何謂“朋友”?
二 “朋友之義”
三 君子之交淡如水
四 “尚友”與“私淑”
尾聲 道脈永傳
附錄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