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俁病是由于工業(yè)廢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因1956年發(fā)生于日本熊本水俁市而得名。作為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負面遺產,水俁事件戳破了為了經濟成長而忽視社會福祉的時代弊病。而在1990年,日本負責調解水俁事件的官員山內豐德,忽然自殺身亡。 山內的自殺引發(fā)媒體嘩然,1991年,28歲的導演是枝裕和,因執(zhí)導《可是……拋棄福祉的時代》紀錄片拜訪了山內的遺孀,借此走進這位官員53年的人生軌跡。過程中,是枝被山內豐德這個人物深深吸引。跟隨著山內夫人的證言和山內留下的大量信件、詩歌、隨筆、論文等,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悲劇側面漸漸浮現出來。 在他追求做一個純粹的人時,將他的人生變得危機四伏的“官僚”究竟是怎樣的職業(yè)? 為什么他會在詩中刻上“可是”的句子,得出“云沒有回答”的結論呢? 熱愛詩歌的山內和文學部出身的導演是枝之間的共情,讓這一記錄跳脫出紀實報導的框架,平靜中讓人熱淚盈眶,并直接影響了是枝導演兩部重要作品《幻之光》、《無人知曉》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