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類型的智商測驗,到家長們給孩子報的各種課外班,還有無窮無盡的有關性格的“科學”理論,甚至鋪天蓋地的成功學……繁復紛呈的現(xiàn)象都在不知不覺中指向一個深刻的問題,人類的才能究竟是與生俱來還是源于后天的辛勤汗水?我們在成長、教育與面臨人生選擇時,這些問題一直在叩問著我們。努力還是躺平?“雞娃”還是放養(yǎng)?是改變還是接受自己的性格?這些日常問題并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從19世紀后半葉,到20世紀,對于人類智商、性格乃至品格是先天還是后天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達爾文、高爾頓、巴甫洛夫、弗洛伊德、涂爾干、喬姆斯基都先后加入這個論戰(zhàn)中,但一切的答案直到21世紀初,人類基因組的秘密被揭開后,才慢慢浮出水面?;蚪M從分子生物學層面,為我們更深入探討人類的行為提供了工具。但在過去近兩百年的科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的爭論中,無數(shù)思想與實踐層出不窮,在21世紀的時間點上,我們終于有了相對可靠的工具去審視前人的成果。于是,本書應運而生。本書回顧了近兩百年的先天后天之爭,并通過現(xiàn)代科學的觀點來回顧這場爭論,一點點展開現(xiàn)代生物學與人類行為的畫卷。 而本書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