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用技術的后果,還是放棄技術的便利,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每個人,恐怕沒有選擇權。在技術時代,我們如何自處,技術的開發(fā)者又該如何思慮和布局? 從手機到孟婆湯,從忘憂棗到性愛機器人,從技術拒絕到人類增強,從海德格爾到斯蒂格勒,本書由四位科技哲學的研究者,聯(lián)合澎湃·思想市場,用8個現(xiàn)實問題,挑起科技到底是人類社會的毒藥還是解藥之爭。他們說:技術有病,我沒藥。 我們無意也不可能為科技時代的人類指點迷津,而旨在通過對技術的價值反思,透視充斥著人類欲望的技術所挑起的生活話題,用不那么學術化的輕哲學,相對輕松地探究技術時代的生活智慧。 先是我們創(chuàng)造工具,然后是工具創(chuàng)造我們。 當代增強技術是強調對人之有限性的突破,其內在邏輯依然是現(xiàn)代技術的邏輯延伸,更加超越人的時間性存在,忽略了人之有限性的存在,而人文主義哲學反思卻是讓人不斷意識到這兩個界限。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要為社會廣泛接受,需要構建一種機制,形成一個從算法可解釋轉化為可信任的自動呈現(xiàn)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