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字子長,漢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約死于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或稍后,一生大致與漢武帝相始終。其父司馬談亦為史學家,生活在漢之文帝、景帝、武帝時期,卒于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馬遷自小就博覽群書,后又跟隨父親在長安聆聽過孔安國講《古文尚書》、董仲舒講《公羊春秋》。二十歲以后,周游全國。曾擔任過郎中,出使西南。父親過世后,他承續(xù)父業(yè),擔任太史令,多次跟隨漢武帝出巡,遍覽各地風土人情。天漢三年(前98),他因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又因家境貧寒拿不出錢贖罪,而被判處宮刑。他忍受著巨大的恥辱,秉承先父的遺志,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雄心壯志,撰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他因此而成為后世史家的楷模,其書則成為后世史書的典范。 楊燕起,1933年生,湖南攸縣人。1956年由湖南湘潭師范學校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學習,1960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至退休,工作期間獲聘為教授。先后搜集整理、編輯出版有《歷代名家評史記》《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史記精華導讀》《白話史記》《史記全譯》《史記的學術成就》《史記與中國史學》。其學術專長為《史記》研究,在此一領域自成一家。擔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2011年5月,他與韓兆琦、張大可(會長)、可永雪、宋嗣廉等10人獲得《史記》研究學會頒發(fā)的“中國史記研究會學術成就獎”(精制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