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明雜劇的歷史地位和研究現狀
二、把握明雜劇歷史進程的關鍵:兩次重大轉變
第一章 明初社會變革及其后果
第一節(jié) 元明易代與漢家大一統(tǒng)的重建
第二節(jié) 勵精圖治和集權專制——自信、自負社會心態(tài)之形成
第三節(jié) 復歸正統(tǒng),翦除異端——明初思想統(tǒng)制之利弊
第二章 劇場:從世俗到宮廷
第一節(jié) 勾欄廟臺:殘存的歷史記憶
第二節(jié) 教坊司及其演變
第三節(jié) 鐘鼓司和內廷戲劇演出
第三章 陪侍顧問、文人御用——明初雜劇的時代歸屬
第一節(jié) 宮廷應制的文藝侍從
第二節(jié) 賈仲明及其雜劇
第三節(jié) 《西游記》雜劇與楊景賢
第四節(jié) 《嬌紅記》雜劇及其他
第四章 “大一統(tǒng)”氣派與內廷雜劇
第一節(jié) 概況
第二節(jié) 空前規(guī)模的神話賦形
第三節(jié) 系統(tǒng)壯闊的歷史再現
第四節(jié) 規(guī)范化了的整體藝術氣勢
第五章 韜光養(yǎng)晦與藩王劇作
第一節(jié) 處境尷尬的“天潢貴胄”
第二節(jié) 朱權及其雜劇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太和正音譜》
第四節(jié) 朱憲煒——藩王雜劇的余波
第六章 雜劇的精神貴族——朱有墩
第一節(jié) 生活經歷與創(chuàng)作概況
第二節(jié) 節(jié)令與賀壽:雍容的藩府氣象
第三節(jié) 歷史與現實:人倫的滄桑大道
第四節(jié) 妓女與宗教:良苦的教化用心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作風格:繼承與革新
第七章 南北曲的興衰交替
第一節(jié) 定型化、僵化與雜劇的自我封閉
第二節(jié) 市俗土壤失落與觀眾萎縮
第三節(jié) 北劇南曲之畫地相角
第四節(jié) 整體藝術氣勢與“廣陵散”——北曲終成絕響
第八章 明中葉后社會發(fā)展與文化轉型
第一節(jié) 弘治以后政治t昆亂及社會演變
第二節(jié) 回歸自我:心學的特殊功能
第三節(jié) 向往自由:文人的心態(tài)轉向
第九章 “家樂”盛行與文人劇
第一節(jié) “家樂”——特殊的小劇場
第二節(jié) 關于文人劇的話題
第三節(jié) “以代百尺掃愁之帚”——李開先及其院本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馮惟敏及其雜劇
第十章 王九思和康海
第一節(jié) 王九思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杜甫游春》雜劇
第三節(jié) 康海的生平和雜劇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中山狼》雜劇
第十一章 明中期雜劇
第一節(jié) 南雜劇——文人劇的成熟標志
第二節(jié) 楊慎和許潮
第三節(jié) 陳與郊、王衡和葉憲祖
第四節(jié) 王驥德和呂天成
第五節(jié) 明中期其他雜劇作家
第十二章 徐渭
第一節(jié) 生平及創(chuàng)作概況
第二節(jié) 《四聲猿》雜劇
第三節(jié) 《歌代嘯》及其爭論
第四節(jié) 風格及其影響
第十三章 汪道昆及其雜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生平及創(chuàng)作思想
第二節(jié) 《大雅堂雜劇》及其他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作風格與劇詩風范
第四節(jié) 程士廉和《小雅四紀》
第十四章 明后期雜劇及其演變
第一節(jié) 社會思潮“歸正”與雜劇新趨向
第二節(jié) 沈躁及其昆曲雜劇
第三節(jié) 凌瀠初和沈自征
第四節(jié) 卓人月和徐士俊
第五節(jié) 《盛明雜劇》和《遠山堂劇品》
第十五章 孟稱舜及其劇作
第一節(jié) 生平及創(chuàng)作道路
第二節(jié) 編劇理論及美學思想
第三節(jié) 《桃花人面》雜劇
第四節(jié) 《英雄成敗》及其他
第十六章 明末雜劇鉤沉
第一節(jié) 茅維和來集之
第二節(jié) 黃方胤和傅一臣
第三節(jié) 葉小紈及其雜劇《鴛鴦夢》
第四節(jié) 無名氏雜劇
余論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