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選題意義
二 文獻綜述
三 研究內容、重點及難點
四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
第一章 鳩摩羅什所譯佛經的流傳情況
第一節(jié) 從佛經目錄看羅什譯本的存留情況
一 歷代佛經目錄記載羅什譯本經目情況
二 佛經目錄書中羅什譯經篇目的變動
第二節(jié) 佛藏中羅什譯本的保存情況
一 佛藏的存留及羅什譯本的保存
二 歷代佛藏收錄羅什本《金剛經》版本面貌
三 《房山石經》存羅什本《金剛經》面貌
第三節(jié) 敦煌文獻存羅什譯本面貌
一 各地藏敦煌文獻存羅什譯本概述
二 敦煌文獻中所錄羅什本《金剛經》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金剛經》譯作的主體選擇性
第一節(jié) 羅什本《金剛經》的主體選擇性
一 羅什本《金剛經》“畢竟空”的思想傾向
二 羅什本《金剛經》的中觀思想
三 羅什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內容分析
第二節(jié) 羅什之后《金剛經》譯作的主體選擇性
一 菩提流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二 真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三 達摩笈多《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四 玄奘《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五 義凈《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唐人注疏對《金剛經》經義的闡釋
第一節(jié) 唐代《金剛經》注解背景及注疏
一 唐以前《金剛經》注疏概述
二 唐代佛教政策對《金剛經》流播的推動
三 唐人《金剛經》注疏及留存概況
第二節(jié) 慧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并注》
第三節(jié) 窺基的《金剛般若經贊述》和《金剛般若論會釋》
一 窺基《金剛般若經贊述》
二 窺基《金剛般若論會釋》
第四節(jié) 知恩《金剛般若經依天親菩薩論贊略釋秦本義記》(卷上)
第五節(jié) 唐玄宗《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六節(jié) 道氤《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
第七節(jié) 寶達《金剛?!?卷上)
第八節(jié) 曇曠《金剛般若經旨贊》
第九節(jié) 宗密《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子璇治定)
第十節(jié) 智儼《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第十一節(jié) 《金剛經》若干佚名者注疏
一 佚名《金剛般若經挾注》
二 佚名《金剛經疏》
三 佚名《金剛經疏》
四 佚名《金剛般若經疏》
五 佚名《金剛般若義記》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剛經》對六祖慧能思想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從宗派教義轉向說起
第二節(jié) 慧能《金剛經解義》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口訣》
一 慧能《金剛經解義》
二 慧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口訣》
第三節(jié) 《金剛經》中道思想影響下的《六祖壇經》
第四節(jié) 《六祖壇經》基于《金剛經》的義理發(fā)展
第五節(jié) 《金剛經》與慧能的頓悟心性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唐代《金剛經》的衍生作品
第一節(jié) 唐代《金剛經》靈驗記
一 《金剛經》信仰的流行
二 《金剛經》靈驗記
第二節(jié) 《金剛經》講經文
第三節(jié) 《金剛經》變相
本章小結
結論
附表 敦煌文獻收錄羅什譯本寫經目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