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愛德華??吉本創(chuàng)作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問世。兩百年來,《衰亡史》以其三大精華成為至高經典:1.對歷史轉折巨變的梳理;2.精辟獨到的分析;3.優(yōu)美的文筆。正是這三大精華使其至今仍是文史界的至高經典。但500萬字的原著讓不少讀者望而卻步。為此,精華本濃縮原著十二本,以十分之一的厚度保留了原著的三大精華。 篇篇都寫轉折巨變 五賢帝時代→軍人干政→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力挽狂瀾→帝國東西分裂→蠻族入侵,阿拉里克攻陷羅馬→西羅馬滅亡→查士丁尼時期的輝煌→希拉克略與波斯的戰(zhàn)爭→阿拉伯崛起→十字軍東征→威尼斯入侵→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這些原著中縱貫千年的宏大主題,精華本依然一件不少地呈現出來。 章章都有獨到分析 愛德華??吉本深入探討了羅馬帝國中期帝位不穩(wěn)、軍人干政的問題——共和國崩潰導致元老院威權喪失,又沒有新的繼承法作為填補,培養(yǎng)了“人人皆可稱帝”的野心。而羅馬軍人崇拜權力、組織程度高且手握暴力,導致了軍人廢立皇帝的現象泛濫。精華本大量保留原著此類分析,力圖做到史論結合。使本書不只是泛泛敘事,更能讀史明智。 頁頁都是優(yōu)美文筆 “命運的巨輪完成了一次循環(huán),神圣的地面再度荊棘叢生,不勝凄涼。我們站在卡皮托山丘上面,這里原本是羅馬帝國的神經中樞、舉世無雙的堅固城池,多少國王在此魂斷黃泉……如今竟然衰敗得一蹶不振,非但江山已改,而且面目全非。凱旋大道湮滅在枯藤蔓草之中,元老的座席埋沒在污土糞壤之下……”——第475頁,尾聲:羅馬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