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全五冊)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全五冊)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全五冊)

定 價:¥15000.00

作 者: (明)解縉等 纂修
出版社: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1369195 出版時間: 202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平裝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全五冊)內容簡介本書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五冊九卷,即卷3944-3945、10115-10116、11312-11313、13193-13194、13629。全部為嘉靖寫本,包背裝,韻目為分別十寒、二紙、十罕、一送、二寘,內容分別為大般涅槃經(jīng)、翰林學士承旨、詩文、皇極經(jīng)世書等。此次為原大仿真影印出版,版式、行款、用料、裝幀等全部仿照明嘉靖副本。作者簡介解縉(1369-1415),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紳。洪武進士。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著有《解文毅公集》等。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綜述[英]何大偉(DavidHelliwell)撰,許海燕譯[德]邵玉書(*Seufert)、劉楠楠審校 目前歐洲共收藏五十九冊《永樂大典》,其中英國五十一冊,德國五冊,愛爾蘭三冊。具體分布情況如下:大英圖書館二十四冊,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十九冊,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五冊,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四冊,愛爾蘭切斯特·比蒂圖書館三冊,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兩冊,英國阿伯丁大學一冊,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一冊。英國的圖書館中曾經(jīng)還有兩冊《永樂大典》:一冊在倫敦圖書館,1971年被售予紐約的一個商人,後來不知所蹤;另一冊在阿伯丁文法中學圖書館,很可能毀於該校1986年的一場大火,那場火燒掉了圖書館及其藏書。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很少一部分在私人收藏家手裏,或者是在其他圖書館但無人能識別。還有,某些曾經(jīng)收藏在歐洲的卷冊後來又出現(xiàn)在其他地方。比如,翟理斯(HerbertA.Giles)曾經(jīng)藏有五冊,但是衹將其中兩冊交給了英國的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和劍橋大學圖書館各一冊),其餘三冊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1919年夏,梁啓超遊歷英國期間,從倫敦魯扎克書店(Luzac&Co.)購買了七冊。這些後來全部被帶出英國:三冊回到中國,現(xiàn)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兩冊藏於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一冊藏於中國臺北“國家圖書館”;另外一冊下落不明。上述藏書中衹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查明其來源。從已知的來源看,這些書的蹤跡均可追溯至1900年6月23日星期六翰林院被毀那天。儘管之前有成千上萬冊已經(jīng)被轉移,尤其是編纂《四庫全書》期間,但是沒有證據(jù)表明歐洲所藏《永樂大典》是翰林院被毀之前從中國流失的。當時中國人的排外情緒持續(xù)高漲,至1900年春的義和團運動達到。爲了安全起見,北京的外國僑民聚居在靠近紫禁城東南角的一大片使館區(qū)。英國使館是的一個,其北邊就是翰林院的南牆,當時聚集了使館工作人員、清朝皇家海關工作人員、當?shù)貍鹘淌考捌渌ぷ魅藛T,還有從大沽登陸、前來保護使館的部分英國軍隊。從6月中旬外國僑民撤回使館開始,至8月14日聯(lián)軍進入北京解救他們,這段時間就是衆(zhòng)所周知的“使館之圍”。這個時候,中國政府已經(jīng)承認義和團襲擊外國人是合法的,并對其采取招撫政策。6月23日星期六,大約二百五十名士兵在董福祥的率領下占領了翰林院并在那裏縱火,希望火勢能趁著北風蔓延至使館區(qū)。在此之前,外國人不得進入翰林院,他們也深知中國人對翰林院所懷的敬畏之情。但是這個時候,他們認爲不但要及時滅火,以免火勢危及使館,而且還要將威脅使館安全的士兵驅逐出去。與此同時,一小撥人得到英國海軍上校B.M.Strouts的允許而進入翰林院,Strouts是英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指揮官。在普爾上校(CaptainFrancisPoole)的帶領下,一個由十名英國海軍、五名美國海軍、五名海關志願者,以及《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和英國使館的實習譯員巴爾(L.H.R.Barr)組成的小隊破牆而入。普爾上校是英國軍官,當時在北京學中文。使館被圍期間,他受命指揮志願者保衛(wèi)使館區(qū)北邊的邊界。他們驅逐了中國軍隊,并撲滅了翰林院大火。之後,他們順手牽羊拿走了一些《永樂大典》的殘餘卷冊。而在此之前,據(jù)報道,雙方都曾使用大量《永樂大典》的卷冊來加固各自的防禦。從事後拍攝的一張照片來看,普爾當時坐在翰林院裏,地上堆積的書看上去像《永樂大典》。他獲取了一冊,1960年,他的遺孀將其賣給了大英圖書館。ThomasBiggin(身份未知,很有可能是英國海軍士兵)在翰林院的廢墟中“發(fā)現(xiàn)”一冊《永樂大典》,并於1907年贈予博德利圖書館。目前亞非學院收藏的兩冊《永樂大典》似乎是莫理循所得。翟蘭思在其回憶録裏寫道:翰林院幾乎被付之一炬。人們試圖搶救的《永樂大典》,但是大量的卷冊已經(jīng)被毀,衹好放棄。我得到了卷13345(?。。?,僅僅是作爲一個標本而已。實際上,他拿到的不止一冊,他後來捐給劍橋大學圖書館的就是另外一冊。白萊喜(JamesRussellBrazier)拿到了至少三冊,使館被圍期間,他就職於清朝皇家海關總稅務司。1922年,他將其中一冊捐給了自己的母校阿伯丁大學;1954年,其子將另外兩冊售予切斯特·比蒂圖書館。柏林民族學博物館所藏四冊中的三冊來自斯泰老(E.A.W.vonStrauch),使館區(qū)被圍期間他也受雇於清朝皇家海關。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其他冊的來源,要麼根據(jù)原書上的題詞確定,要麼根據(jù)資料確定,但是都指向在使館被圍期間或隨後與公使館相關的人員。這些人非但不承認自己是賊,還把自己當成是這些稀世珍寶的救星。先在出版物裏描述這段經(jīng)歷的是羅蘭·亞倫(RolandAllen),他是英國公使館的牧師,自己也獲得了一冊《永樂大典》:英國人對翰林院這些文學珍品的所做所爲實在是太有趣了。在那種危機關頭,那些志願者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自救,他們還采取實際行動去保護存放在高牆之內的那些精美的、無價的手寫本……的漢學家翟理斯(翟蘭思之父)在當時一份流行的刊物上説了下面一段話:……衹有外國人伸出手去挽救(《永樂大典》),使其幸免於難。而在此之前,他們則被拒之門外。他們和其他記録自己經(jīng)歷的人一樣,都知道隨著翰林院被毀,中國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文學寶藏。1922年,一位英國軍官試圖向大英博物館及博德利圖書館出售三冊《永樂大典》。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在一封信裏被詳細記載。該信夾在博德利圖書館的本《永樂大典》裏。這本《永樂大典》是ThomasBiggin於1907年贈送的。除該信外,還發(fā)現(xiàn)了上述三冊《永樂大典》的首頁照片。從這封信裏我們得知,這三冊是被“一個德國軍官拯救的”。結果,他們後來歸萊比錫大學(LeipzigUniversity)所有,并於1955年12月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歸還給中國。漢堡大學(HamburgUniversity)曾經(jīng)擁有兩冊《永樂大典》,但是這兩冊後來被傅吾康(WolfgangFranke)用來與中國交換其他圖書。還有六十四冊曾經(jīng)被“俄國及日本侵略者掠奪”,後來被蘇聯(lián)收藏,但是“在斯大林同志的領導下”,這些書在20世紀50年代被分三批歸還中國。以上就是迄今爲止我們所知道的歐洲所藏《永樂大典》的情況。問題是,是否還有更多的《永樂大典》在等待人們發(fā)現(xiàn)?某些卷冊有可能在私人收藏家手裏,比如大英圖書館1989年入藏的那冊,或者在與“使館之圍”相關的使節(jié)或其他家庭手裏;除非這些《永樂大典》被捐給圖書館或者出現(xiàn)在市場上,否則我們無從知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一些《永樂大典》躺在那些通常沒有中文藏書的圖書館裏,因而無人識別,就像近被鑒定的藏於阿伯丁大學的那冊。這樣的機構很可能包括大學圖書館、鄉(xiāng)村及宗教基金會的圖書館,甚至一些的學校。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不但存放環(huán)境安全、條件好,而且修復情況也相當不錯。與其他中文古籍相比,《永樂大典》受潮的比例更高,基本可以斷定,這是當年“使館之圍”的結果。不幸的是,早入藏的兩冊在修復時被做成了西式封面,一冊在大英圖書館,另一冊在博德利圖書館。這裏要感謝翟理斯,是他發(fā)現(xiàn)了修復中的這一問題:我的一個兒子,翟蘭思……送給我五冊(《永樂大典》),這是他當時搶救出來的;我以他的名義,將其中一冊捐給了劍橋大學圖書館,另一冊捐給了大英博物館。後者被浪費了?!队罉反蟮洹返某叽缡?0×12英寸,黃色封面非常有特色,而當時大英博物館中文部的負責人SirR.Douglas讓人對這本漂亮的書進行了裁切,并加了硬襯。衹有兩例修復是必要的——一冊藏於大英圖書館,另一冊藏於阿伯丁大學圖書館——這兩例是根據(jù)現(xiàn)代高標準進行修復的,完全尊重書的原貌。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袁同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尋訪現(xiàn)存《永樂大典》的下落,并爲當時的國立北平圖書館對這些《永樂大典》進行拍照複製,以其他卷的仿抄本進行交換,這些仿抄本保留了原書的所有特徵,不但尺寸和封面與原書全無二致,甚至對原書封面的修補以及所帶有的《四庫全書》的簽條也保留了下來。歐洲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已經(jīng)分別於1960年和1984年被中華書局全部影印,衹有五冊例外,即大英圖書館兩冊,切斯特·比蒂圖書館兩冊,以及新發(fā)現(xiàn)的阿伯丁大學圖書館的一冊。大英圖書館兩冊中有一冊格外珍貴,因爲它與現(xiàn)存另外一卷連起來就構成了完整的《相龍法》一書,裏面還有一些有趣的插圖。這一卷與大英圖書館的另外一卷以及切斯特·比蒂圖書館所藏兩卷於2003年被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因此,歐洲所藏《永樂大典》中一沒被影印出版的就是阿伯丁大學收藏的這一冊。 中華書局的影印版中沒有收入大維德基金會所藏《永樂大典》中的乾隆皇帝的手稿,因爲嚴格説來這不屬於《永樂大典》,儘管它也很有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全五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暫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永樂大典》(全五冊)》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