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緒論
1.1 課程目的和任務
1.2 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
1.2.1 課程安排
1.2.2 教學內容
1.3 教學實習有關規(guī)定和紀律
1.3.1 實習組織
1.3.2 實習紀律
第2章 重力勘探
2.1 重力勘探教學實習大綱
2.1.1 實習目的
2.1.2 基本要求
2.1.3 實習內容
2.2 地質任務和工作設計原則
2.2.1 地質任務
2.2.2 工作設計原則
2.3 儀器性能測試評價
2.3.1 儀器檢查及注意事項
2.3.2 重力儀靜態(tài)試驗
2.3.3 重力儀動態(tài)試驗
2.3.4 儀器的一致性檢驗
2.4 野外數據采集與質量評價
2.4.1 基點選擇與觀測
2.4.2 普通測點觀測
2.4.3 檢查觀測
2.4.4 巖石密度測定
2.4.5 地形校正
2.5 資料處理、數據處理與圖件繪制
2.5.1 重力觀測數據整理
2.5.2 布格重力異常計算
2.5.3 數據資料分析和解釋
第3章 磁法勘探
3.1 磁法勘探教學實習大綱
3.1.1 教學目的
3.1.2 教學實習的要求和內容
3.2 地質任務和工作設計原則
3.2.1 地質任務
3.2.2 高精度磁測工作設計要點
3.3 儀器設備的性能測試與評價
3.3.1 儀器性能檢測標定
3.3.2 磁力儀觀測均方誤差與一致性測定
3.4 野外數據采集及質量評價
3.4.1 日變觀測及校正點
3.4.2 磁測工作原始記錄
3.4.3 磁測質量檢查評價
3.5 資料整理、數據處理與解釋
3.5.1 原始數據的預處理
3.5.2 磁測數據處理
3.5.3 磁測資料解釋
3.6 圖件繪制
第4章 地質雷達勘探
4.1 地質雷達勘探教學實習大綱
4.1.1 教學目的
4.1.2 教學實習的要求和內容
4.2 地質任務和工作設計原則
4.2.1 地質任務
4.2.2 地質雷達勘探工作設計要點
4.3 地質雷達勘探數據采集和質量保證
4.3.1 地質雷達勘探數據的采集
4.3.2 地質雷達勘探數據采集質量保證
4.4 地質雷達數據處理、分析和解釋
4.4.1 地質雷達數據的處理方法
4.4.2 地質雷達數據的解釋方法
第5章 高密度電法勘探
5.1 高密度電法勘探教學實習大綱
5.1.1 實習目的與要求
5.1.2 實習內容
5.2 高密度電法勘探的地質任務和工作設計原則
5.2.1 地質任務
5.2.2 工作設計原則
5.3 高密度電法野外數據采集
5.3.1 測線/測網布置
5.3.2 測站布置
5.3.3 電極布置與接地
5.3.4 導線敷設與電極轉換開關捆綁
5.3.5 技術參數的選擇
5.4 系統(tǒng)檢查觀測的精度規(guī)定
5.4.1 原始數據質量評估
5.4.2 原始數據預處理
5.4.3 反演計算
5.4.4 資料的圖示
5.5 高密度電法資料的解釋推斷
5.5.1 解釋推斷的基本任務
5.5.2 解釋推斷的基本原則
5.5.3 解釋推斷的基本要求
第6章 大地電磁法
6.1 大地電磁勘探方法實習教學大綱
6.1.1 教學目的
6.1.2 教學實習的要求和內容
6.2 大地電磁勘探地質任務和工作設計
6.2.1 大地電磁勘探的地質任務
6.2.2 大地電磁勘探的工作設計
6.3 大地電磁法數據采集和質量保證
6.3.1 大地電磁法數據采集
6.3.2 大地電磁法數據采集質量保證
6.4 大地電磁數據處理和初步解釋
6.4.1 大地電磁的數據處理
6.4.2 大地電磁數據的初步解釋
第7章 淺層地震勘探
7.1 淺層地震勘探實習教學大綱與工作設計
7.1.1 淺層地震勘探實習教學目的
7.1.2 淺層地震勘探實習的地質任務
7.1.3 淺層地震勘探實習的工作設計
7.1.4 淺層地震勘探野外數據采集的基本原則
7.1.5 淺層地震勘探野外試驗工作
7.1.6 數據采集時的注意事項
7.1.7 相關術語
7.2 淺層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7.2.1 試驗剖面觀測及分析
7.2.2 淺層反射地震數據的處理
7.3 淺層地震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7.3.1 折射波法勘探與反射波法勘探的差異
7.3.2 相遇觀測系統(tǒng)和追逐觀測系統(tǒng)
7.3.3 折射地震剖面的數據采集與處理
7.4 淺層瑞雷面波法地震勘探
7.4.1 瑞雷面波法的主要特點
7.4.2 瑞雷面波的數據采集與處理
7.5 淺層地震映像法
7.5.1 地震映像法基本原理
7.5.2 各種波在地震映像波形圖上的反映
第8章 天然地震波觀測方法
8.1 短周期地震野外觀測系統(tǒng)
8.1.1 短周期地震儀介紹
8.1.2 短周期地震臺站布設
8.2 短周期地震數據處理與解釋
8.2.1 短周期地震數據預處理
8.2.2 地震震相介紹
參考文獻
附錄 扇形域重力地形改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