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門看的學問,有心的旅行者借著眼中所見發(fā)現自我,治療固執(zhí)和偏見,追求知識和美德。 一天,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接到了來自地球另一端的講學邀請,于是,慣常在時間中穿行的他決定踏上一場環(huán)球之旅。他一生都在尋索表象之下的現實,打算用這場尤利西斯式的冒險來踐行看的學問。 這段跨越五大洲、三大洋的旅程,從英國西南端開始,一路向東,直至英國人眼中的東方;而后折向南邊,探訪南半球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島嶼;接著返回北半球,在美洲停留后向東跨越大西洋,回到傳統意義上的西方。戴維斯邊旅行邊講學,空間拓展了他對人類歷史的理解。 面對生活世界大為不同的聽眾,他談論帝國擴張時代歐洲對內對外的征服;跨過一條條經線,他踏上異鄉(xiāng)的土地,也步入那里的歷史。在德里由多語路牌標示出來的喧鬧街道上,他思索殖民和種姓制度之下的抗爭,試圖理解印度這個有上千種語言、至少七大宗教文化的國家。在毛里求斯,他研究起從法語變化而來的克里奧爾語,想象近代以來,歐洲人、非洲人、印度人、華人如何跨越大片水域,來到這個一度與世隔絕、曾是渡渡鳥樂園的島嶼。在休斯頓,他受邀參觀醫(yī)療診所和石油俱樂部,拜訪傳奇的市長,聽著當地人拉長的口音,回想當初外來者和土著居民的敵對與融合,還有得克薩斯共和國同墨西哥的往事。 在所停留的十幾個地方,戴維斯都用上了他在一生的歷史鉆研中磨練的技藝:發(fā)掘構成當下的過往,尋索表象之下的現實。他的旅行以另一種方式打開了歷史:人們不斷遷出和遷入,不斷尋路、迷路、到達的歷史。 千萬年來人類遷徙征程中無數的旅行和冒險、美德與罪惡,碰撞交融成了如今參差多態(tài)的世界,這個有待新的旅行者去探索乃至改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