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當代解讀意義
第一編 禮儀之邦
第一講 家——我們的起點和歸宿
第二講 禮之用,和為貴——作為傳統(tǒng)的正義追求
第三講 禮崩樂壞——一個困擾我們幾千年的難題
第二編 思想源流與交匯
第四講 儒家的法律思想——以《論語》和《孟子》為中心的解讀
第五講 法家的法律思想——以《韓非子》為中心的解讀
第六講 雜糅流俗與正本清源——從荀子、董仲舒到黃宗羲
第三編 制度傳統(tǒng)與實踐
第七講 典章源流——以《唐律疏議》為高峰的發(fā)展歷程
第八講 循吏與訟師——傳統(tǒng)法律工具主義情勢中的對壘
第九講 天高皇帝遠——鄉(xiāng)土社會的自治與契約文化
第四編 激變與文化清源
第十講 憲法秩序——一個期于移風易俗的政治學說與嘗試
第十一講 六法如何體統(tǒng)——兼論大變局背景下的“權利”話語問題
第十二講 中道而行——法律人,認真打量這世間的道理
寫在最后的話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全書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