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深受技術影響的21世紀,“如何理解技術”是每一個現代人無法逃避的問題。本書從遞歸和偶然這兩個概念出發(fā),運用系統論和有機論的思想資源,重啟了中西思想資源中對技術的思考與反思,深入地討論了歐洲現代和當代哲學,同時也以李約瑟為中介,來討論中國思想的相關性。為我們面對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提供具有中國原創(chuàng)性的思考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遞歸與偶然》采用遞歸和偶然作為兩個基本概念來研究自然與技術,機器與生物,系統與自由之間的關系。作者從康德所闡述的有機思想開始,經過自然哲學,到20世紀的有機主義(organicism) 和器官學(organology),重構了思想的進程,質疑了在算法偶然性、生態(tài)學和算法災難時代哲學思考的新條件,而這一條件海德格爾稱之為哲學的終結。本書圍繞以下思辯性的問題:如果在哲學傳統中,偶然性的概念總是與自然法則相關,那么我們將如何理解與技術系統相關的偶然性?作者視遞歸性作為與笛卡爾機械主義的割裂以及系統構造的驅動,詳細闡述了在這個認識論斷裂中偶然性的必要性,在當中自然結束而系統出現了。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將看到德國觀念主義是控制論的先驅,而人類世和靈知圈指向一個巨大的控制論系統的實現,這迫使我們回到自由的問題。作者質疑絕對偶然性這一概念并提出宇宙技術多元主義。本書深入地討論了歐洲現代和當代哲學,同時也以李約瑟為中介,來討論中國思想的相關性,涉及控制論、數學、人工智能和非人主義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