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閱讀”,建筑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來,自然要把建筑的肌理保護好;建筑身上的故事不應該“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理應是被盡可能多的人讀到、聽到、看到、體驗到的。這些年,上海在推進城市更新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大力推進歷史建筑對外開放,打造“街區(qū)漫步”等城市微旅游產品,并致力塑造更多可親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間,在歷史文脈保護中詮釋人民立場。同時,把“可閱讀”的思路貫穿到新建建筑的設計、建設之中,不斷提升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的品質,致力打造更多的城市精品。 建筑的故事,背后也是上海故事、中國故事。記錄故事、講述故事、傳播故事,需要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主體共同努力,需要付出熱心與情懷?!哆@里是上海:建筑可閱讀》遴選了56處能充分體現上海城市品格,體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改革開放嶄新形象的代表性建筑。這些建筑跨越不同時代,兼顧了城市建筑與其他建筑、西式建筑與中式建筑、外國設計師作品與本土設計師作品等不同的類型風格,包含了全市范圍內重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以及一些獨具特色的建筑。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每一處建筑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旨在以建筑為載體,生動詮釋“建筑是可閱讀的,街區(qū)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打造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和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