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底層敘事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的分化過程。在被大影像、大制作電影占據的主流市場之外,對底層人的代言與書寫,仍然受到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爭逐。執(zhí)著于藝術探索的“底層電影”,通過講述底層個體夢想幻滅與代際命運輪回的故事,敘述底層民眾的道德分化與倫理抉擇,凸顯底層的倫理困境;主旋律基調下的底層敘事,通過道德敘事、底層成功神話講述、底層代言者與拯救者設定,傳遞主流意識形態(tài);消費語境中對“底層”的商業(yè)化敘事,促生了底層喜劇電影和底層女性苦情戲的繁榮。新世紀以來,底層敘事趨于荒誕化與黑色喜劇化,底層作為能指在影片中空洞化,底層題材與中產階級題材融合日漸明顯。不同意識形態(tài)主導下的底層敘事均存在表達困境。尊重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注重對底層生存經驗和生命體悟的真切表達,是“底層電影”建構自身文化品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