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海南世居民族之一,人口僅次于漢族和黎族,主要散居在海南島的中南部地區(qū)。在海南島的歷史進程中,苗族為海南島的開發(fā)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海南苗族是一個十分勤勞和勇敢的群體,在近代歷史上與黎族、漢族、回族等各族人民一道,為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壓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海南苗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美好家園,為海南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關于海南苗族從哪里來的問題,近年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記得我在中南民族學院讀書時,教我們歷史課的老師曾提到,海南苗族來自廣西,是明朝時期征兵打仗過來的。據(jù)《崖州志》記載:“又有一種日苗黎,凡數(shù)百家?!w前明時,剿平羅活、抱由二峒,建樂定營,調廣西苗兵防守,號為藥弩手。后營汛廢,子孫散居山谷,仍以苗名。”從語言、服飾及風俗習慣等方面來看,我們認為海南苗族源自于廣西?,F(xiàn)對于海南苗族的來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海南苗族有相當數(shù)量是為了謀生而來的。明清時期,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因戰(zhàn)爭和生活所迫,遷徙不定,其中苗族從廣西等地遷來海南島。我們通過舉辦論壇,進行學術討論,增進交流,使學術觀點更接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