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歷史知識讀物廣西宋代陶瓷科學研究

廣西宋代陶瓷科學研究

廣西宋代陶瓷科學研究

定 價:¥98.00

作 者: 汪常明,周本源,童永東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4683595 出版時間: 2019-08-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廣西宋代陶瓷科學研究》作者汪常明博士早年在銅同位素分析應用和自然銅測試研究方面發(fā)表了多篇論文;近年來又從冶金史轉(zhuǎn)向陶瓷史的研究,特別專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古陶瓷。為此,他遍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十幾個縣市的宋代瓷器窯址,詳細觀察其器型與燒造技藝,并作了大量和極為細致的、深入的科技檢測與鑒定。他嫻熟地采用多種技術手段探知其物理性能、化學組成、微觀結構和燒成溫度,在陶瓷史研究上首次作了地區(qū)性的和特定年代的瓷器燒造技藝的宏觀和微觀緊密結合的縝密探索。歷經(jīng)十年之久撰成了這部《廣西宋代陶瓷科學研究》專著,系統(tǒng)地對廣西宋代陶瓷開展了科學研究,填補了廣西陶瓷科技考古的地區(qū)空白,為中國古陶瓷數(shù)據(jù)庫增添新的內(nèi)容。 廣西宋代陶瓷主要有青瓷和青白瓷兩個系統(tǒng),本書選取上述兩類瓷器的代表性窯址開展了田野調(diào)查,對陶瓷樣品開展了物理性能、化學組成、微觀結構和燒成溫度等科學研究。通過研究揭示廣西古陶瓷科學內(nèi)涵、地域特征和廣西古陶瓷工藝技術水平,并進一步探討了廣西古陶瓷技術淵源、商品交流和原料產(chǎn)地等相關問題。此外,本書還專門研究了熱膨脹法測量古陶瓷燒成溫度的理論基礎,對廣西宋代8個窯址瓷器的燒成溫度進行了分析測試,探討了廣西宋代瓷窯的燒制水平。本書首次系統(tǒng)地對廣西宋代陶瓷開展了科學研究,填補了廣西陶瓷科技考古的地區(qū)空白,為中國古陶瓷數(shù)據(jù)庫增添新的內(nèi)容。

作者簡介

  汪常明,男,1978年7月生,湖北通城人。2009年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201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廣西民族大學科技史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科技考古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陶瓷史與陶瓷科技考古研究。先后獲得國家公派留學基金、美國化學遺產(chǎn)會基金、英國李約瑟研究所梅隆基金和廣西公派留學基金資助,在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化學遺產(chǎn)基金會、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等機構做長期訪學研究。主持和在研中國博士后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等基金項目1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周本源,女,1990年10月生,安徽蚌埠人,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攻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和文物保護。曾主持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和田野調(diào)查項目各1項,參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與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科研項目5項,參與《中國少數(shù)民族科技與文明·陶瓷卷》編寫以及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館藏玻璃畫保護修復方案編制,發(fā)表研究論文4篇。 童永東,男,1990年8月生,甘肅蘭州人,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曾參與編寫《廣西通志·科學技術志(1991~2005)》、《中國少數(shù)民族科技與文明·陶瓷卷》等。發(fā)表學術論文4篇。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十年磨一劍 一朝試鋒芒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廣西古陶瓷發(fā)展簡史
第二節(jié) 前人研究概況
一、青瓷
二、青白瓷
三、燒成溫度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
一、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第二章 廣西宋代古陶瓷田野調(diào)查
第一節(jié) 廣西宋代青瓷調(diào)查
一、桂林永福窯調(diào)查
二、桂北三縣宋代窯址調(diào)查
第二節(jié) 廣西宋代青白瓷調(diào)查
一、藤縣中和窯調(diào)查
二、容縣城關窯調(diào)查
三、桂平窯調(diào)查
第三章 樣品選擇與實驗方案
第一節(jié) 樣品選擇
一、青瓷實驗樣品來源與選擇
二、青白瓷實驗樣品來源與選擇
第二節(jié) 實驗目的與實驗方案
第四章 廣西宋代青瓷科學分析——以永福窯為中心
第一節(jié) 物理性能研究
一、樣品介紹
二、密度體積、吸水率與氣孔率原理與測試方法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四、吸水率結果與討論
五、永福窯瓷器硬度
六、小結
第二節(jié) 胎釉成分分析
一、古陶瓷成分分析方法概述
二、永福窯瓷器的EDXRF分析
三、廣西桂林青瓷瓷胎的WDXRF分析
四、小結
第三節(jié) 顯微結構分析
一、樣品介紹
二、X射線衍射(XRD)物相組成分析
三、顯微結構分析
四、小結
第四節(jié) 燒成溫度
一、樣品介紹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與討論
四、小結
第五節(jié) 永福窯與耀州窯科技內(nèi)涵比較
第五章 廣西宋代青自瓷科學分析——以中和窯為中心
第一節(jié) 物理性能
一、實驗儀器與步驟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三、小結
第二節(jié) 胎釉成分分析
一、實驗儀器與步驟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三、小結
第三節(jié) 顯微結構分析
一、實驗儀器與步驟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三、小結
第四節(jié) 燒成溫度
一、實驗結果與討論
二、小結
第五節(jié) 青白瓷研究總結
第六章 熱膨脹法測定古陶瓷燒成溫度理論研究
第一節(jié) 古陶瓷燒成溫度測定方法概述
一、第一類測溫方法簡介
二、熱膨脹法
第二節(jié) 燒結理論及影響陶瓷燒成的因素討論
一、燒結理論及其發(fā)展過程
二、影響陶瓷燒成的因素討論
第三節(jié) 熱膨脹法在古陶瓷測溫中的理論基礎再探討
一、熱膨脹法在古陶瓷測溫中的理論基礎介紹
二、陶瓷材料中主要組分在高溫下的物相結構變化分析
三、黏土在不同燒結溫度下的物相和結構變化研究
四、小結
第四節(jié) 熱膨脹法在古陶瓷測溫中的模擬實驗研究
一、實驗設備與實驗前的準備
二、影響熱膨脹法古陶瓷測溫結果的因素分析
三、不同升溫速率與燒結程度下黏土(低鋁)模擬樣品的測試實驗
四、不同升溫速率與燒結程度下高白泥(高鋁)模擬樣品的測試實驗
五、低溫陶器模擬樣品的測試實驗
第七章 廣西宋代古陶瓷燒成溫度研究
第一節(jié) 青瓷燒成溫度研究
一、桂林桂州窯
二、興安嚴關窯
三、全州江凹里窯
四、全州上改州窯
第二節(jié) 青白瓷燒成溫度研究
一、藤縣中和窯
二、容縣城關窯
三、北流嶺峒窯
四、桂平西山窯
第三節(jié) 燒成溫度研究總結
第八章 余論
第一節(jié) 廣西宋代瓷器興盛原因探討
一、廣西地區(qū)之外制瓷技藝的內(nèi)傳
二、廣西地區(qū)對外來文化的接納
三、東南沿海外貿(mào)對瓷器的需求
四、制瓷原料的豐富
第二節(jié) 廣西宋代瓷器科技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