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學》是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樂府學”和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共同主辦的學術叢刊,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研究的文章,是學會會刊,現(xiàn)已出版到第十九輯。這一輯就設立了七個專題。其中有“禮樂考察”內有四篇文章,曹勝高的《社祀與邦風婚嗣之歌的生成語境和韓國良的《”漢武首立樂府說”補證》都很有新意;“文獻考辯”有六篇文章,其中李騰焜的《漢郊祀歌十九章編排順序和“詞多難曉”原因探析和武曉紅的陳旸樂書“箜篌”記載疑誤考辯》都以有力證據(jù)給予答辯,值得一讀;“文學研究”一欄,內容更為豐富,臺灣地區(qū)兩位學者的文章都比較長,但言之有據(jù),論證嚴密,尤其是廖美玉女士,曾多次在該刊發(fā)表有分量的文章,頗受讀者關注;“名篇探討”發(fā)表了兩篇《木蘭詩》的考證,很有意思,該詩究竟產生于何時,又是指哪個木蘭,給予了辨識;“唐后樂府”只有一篇文章,是黃金燦的《楊維槙樂府葉韻考釋》;“域外樂府”有一篇是《日本平安朝漢詩文鈔本所見樂府詩舉隅》,一篇是《中韓詩話中有關李白樂府詩的對比研究》;“新書選評”對王輝斌的《中國樂府詩批評史》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