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各民族生活中,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而將茶作為“一日不可或缺”的生存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區(qū),素不產茶。為了將川、滇的茶葉運人藏區(qū),同時將藏區(qū)的土特產輸入祖國內地,于是,一條條以茶葉貿易為主的交通線,在藏漢民族商販、背佚、馱隊、馬幫披荊斬棘下,被開辟出來。它像一條條綠色的飄帶,橫亙于青藏高原與川、滇之間,蜿蜒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穿過崇山峻嶺、峽江長河,越過皚皚雪原、茫茫草地,像一條剪不斷的紐帶,把內地與藏區(qū)相連接;似一座跨越時空的金橋,把漢藏民族的兄弟情誼傳送。由于唐代以來這種貿易關系主要是以內地之茶與藏區(qū)之馬進行交換的形式進行,故歷史上稱之為“茶馬互市”或“茶馬貿易”。伴隨這一貿易而開通的商道,因而被稱為“茶馬古道”。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并不只一條,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地跨川、滇、青、藏四區(qū),外延達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各國。在這三條茶馬古道中,川藏道是開通時間*早,運輸量大,歷史作用也大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