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越來越依賴于互聯網上產品的評價信息進行購買,而不是迷戀和依賴于大的、成熟的品牌的背書。這種狀況在中國的消費市場已經得到驗證。2011年,我們受雇為某電商平臺進行電商品牌如淘品牌(完全基于線上電商營銷模式形成的品牌)的研究時,所針對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為什么這些淘品牌能快速崛起,一時成為能和諸多大品牌一爭高下的品牌。我們對2000多名用戶,針對近20多個淘品牌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的一個基本發(fā)現是消費者對淘品牌所提供的產品特性和賣點的認知非常清晰,這種認知是完全基于產品層面的,以往我們品牌研究模型中的品牌內涵、文化、情感等基本沒有形成?;ヂ摼W時代里,真的就不允許再打造品牌了嗎?原來我們所追求的品牌忠誠度就真的喪失了意義嗎?或者至少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嗎?當時這個研究在某種意義上對我們的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但是時至今日再回頭看,這些發(fā)現是客觀現實的,但是后來的發(fā)展卻好像又不如我們所能推理的那樣。那些一時興起的產品品牌又還有幾個活躍在市場上呢?這種變化以及這些觀點對那些大的品牌主產生了挑戰(zhàn)。他們斥巨資、耗費大量精力打造品牌形象,積淀品牌資產,但是這些新興品牌竟然如此輕易地就對他們形成挑戰(zhàn)。我們服務的多個快消大客戶營銷總監(jiān)詢問我們要如何看待這些現象和變化,隱隱地還含有對于“品牌的這種中長期建設必要性的反思”。這種變化對我們所提供的品牌咨詢服務也是一種挑戰(zhàn),我們所建立以及獲得驗證支持的品牌研究模型也是在以往商業(yè)模式下發(fā)展起來的,現在它還適應嗎?或者要怎樣來適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