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重論述西方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理論,它們分別是:“電影作為藝術”理論、電影蒙太奇理論、電影紀實理論、電影結構主義符號學理論、電影文化批評理論。本書從理論學派的嬗變論述了西方電影理論的發(fā)展,探討了不同學派理論產生的社會、哲學與文藝等背景,論述了各學派主要理論家的理論觀點,分析了各學派電影理論的創(chuàng)新、貢獻、地位及影響。 從電影理論發(fā)展本身出發(fā),本書力求對該領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回答,如為什么以前的研究大都忽視了早期電影理論?為什么以前的研究大都把電影蒙太奇理論和電影紀實理論對立起來,并認為它們都沒有研究整部影片的形式結構因而是不完整的?為什么以前的研究大都認為傳統(tǒng)理論之間是沒有聯(lián)系的,并把現(xiàn)代電影理論看作是與傳統(tǒng)理論的“斷裂”?還有,如何評價現(xiàn)代電影理論的發(fā)展,如何重建電影研究?等等。 修訂內容:對全書的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修訂。重點章節(jié)是:(1)豐富和深化第二章“電影蒙太奇理論”。(2)根據(jù)電影理論自身的發(fā)展,增加第五章“電影文化批評理論”(約5萬字),有電影意識形態(tài)批評、電影女性主義批評、電影后殖民主義批評,等等。(3)全書最后增加一個附錄“中國電影理論史綱”(約5萬字),梳理和論述百年來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理論,如第一代導演強調“影戲是由扮演的戲劇而攝成的影片”,第二代導演探索“以電影的表現(xiàn)方法來發(fā)揮電影藝術的特性”,第三代導演的“戲劇式電影”觀念,第四代導演的紀實美學探索,第五代導演的“在畫面中融入強烈思想內涵”的影像本體論,第六代導演的客觀、平實、冷峻地紀實的“新寫實”美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