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漢學家的中國碎影

漢學家的中國碎影

漢學家的中國碎影

定 價:¥32.00

作 者: 葉雋 著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敘舊文叢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33477851 出版時間: 2020-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18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晚清民國時期衛(wèi)禮賢、伯希和、艾鍔風、傅吾康等著名洋教授在中國的工作、生活、學習及交游等情況,通過對這些情況的描述和解析來探討現(xiàn)代歐陸思想興起的漢學背景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建立的漢學因素。

作者簡介

  葉雋,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北歐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學中德文化比較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理事、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秘書長等。

圖書目錄

“典籍旅行”與“知識僑易”——《永樂大典》遷移史表現(xiàn)出的中德學者交誼及其學術(shù)興趣

一、漢學館藏與采購典籍:從福蘭閣與商衍鎏的交誼與合作說起

二、顏復禮與袁同禮的圖書交換

三、作為推手的傅吾康:傅、袁交誼與《永樂大典》的由德到美過程

四、典籍旅行、德中遷移與知識僑易——一僑易學的分析

 

作為中國現(xiàn)代大學德文系師資的漢學家——以衛(wèi)禮賢、艾鍔風、傅吾康等為中心

一、作為北大德文系教授的衛(wèi)禮賢

二、作為清華德文教師的艾鍔風

三、從成都到北京:傅吾康的中國大學教師經(jīng)驗

四、德國漢學界的代際承繼及其僑易經(jīng)驗

 

簡論20世紀上半期中國日耳曼學與德國漢學的互動

一、中國日耳曼學與德國漢學的同生共長:楊丙辰與德國漢學家的交誼

二、馮至與德國漢學家——福氏父子、衛(wèi)氏父子與洪濤生

三、陳銓對德國漢學界的“指點江山”——以《中德文學研究》為例

四、商承祖的家世淵源及其德國漢學研究背景

五、中德學會對漢學家與日耳曼學者的“二元設置”

六、“知識旅行”與“學科交屏”——簡論20世紀上半期中國日耳曼學與德國漢學的互動

 

德、法漢學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之互動——以衛(wèi)禮賢、伯希和與留西學人的交誼為中心

一、衛(wèi)禮賢的中國交游:以蔡元培為中心

二、伯希和的中國交游:以陳寅恪為中心

三、三國學者的交集:1926年胡適游歐及其與伯希和、衛(wèi)禮賢的交游

四、學人交誼的雙向功用:現(xiàn)代歐陸思想興起的漢學背景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建立的漢學因素

 

美國漢學的留華背景及其學術(shù)史意義——以僑易思維為框架

一、美國漢學學統(tǒng)的歐洲背景

二、現(xiàn)代漢學家的留學生傳統(tǒng):以留華與留歐背景為中心

三、美國漢學史的范式意義:考察世界學術(shù)史的一個視角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