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鹽池縣水務志》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為準繩,科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全面、客觀、真實、系統(tǒng)地記述鹽池縣在水利建設的發(fā)展歷程和主要成果,突出體現“資治、教化、存史”功用。《鹽池縣水務志》主要章節(jié)上限可追溯至1936年鹽池解放前后;下限至2017年12月31日。《鹽池縣水務志》體裁分為述、記、志、圖、表、傳、錄七種方法,以志為主體,采用記述文體,部分內容用說明文體。記述部分力求語言文字簡潔順暢,表述清楚,合乎志書規(guī)范體例;《鹽池縣水務志》大量運用數據說明問題,所采用數據以鹽池縣統(tǒng)計部門和已出版地方志書及《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為依據?!尔}池縣水務志》分章(含章下小序)、節(jié)、目,采用第三人稱記述,橫排門類,縱述史實,力求層次分明,圖文并茂。大事記采用編年體,按事件發(fā)生時間順序一事一記。要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基本完備;所記事項有具體日期的,注明年、月,日;日期不詳的附于月末,用“是月”表示;月份不詳的附于季末,分別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或“是年春”等規(guī)范用語表示;季節(jié)不詳的附于年末,用“是年”表示?!尔}池縣水務志》采用資料以鹽池縣檔案館館藏資料和已出版地方志書資料為主,以全國及自治區(qū)行業(yè)主管部門、專家學者著作和各級黨委、政府相關政策文件和相關黨報黨刊報道資料為補充。志書內數字的用法按照2011年11月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標準執(zhí)行。如計量單位,統(tǒng)一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千米、平方千米、公頃、千克、平方米等,一律用現行漢字單位表示;畝、公斤、石等計量單位遵照當地習慣用法;統(tǒng)計表格的數據單位用、平方公里、平方米、立方米、公斤等公制單位表示;引用《鹽池縣志》《鹽池統(tǒng)計年鑒》等已出版地方志資料數據,為使統(tǒng)計數據口徑一致,保持原計量單位不變。為了行文敘述方便,對于字數較多的地域名稱、單位名稱、領導職務名稱等,除在同一章節(jié)第一次使用全稱后,下文可根據行文語言習慣使用簡稱。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簡稱“自治區(qū)”,“中共鹽池縣委、鹽池縣人民政府”簡稱“鹽池縣委、政府”或“縣委、政府”等?!尔}池縣水務志》附錄文件部分,重點錄入文件標題、內容,或重點節(jié)選相關內容;對文本格式、附件、簽印等內容不作全面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