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導論
節(jié)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二章 道德報償的實質及其倫理內涵
節(jié) 道德報償:概念的辯護及其難題
一 批評與辯護的難題:《高爾吉亞篇》的解釋范例
二 辯護的主題與進路:一種倫理學的分析
第二節(jié) 道德報償的解釋維度及其倫理內涵
一 理性抑或情感的解釋之維
二 道德報償的倫理之維
第三節(jié) 道德報償:“思想實驗”與現實意義
一 “思想實驗”及其道德測試
一 “傻子”困境與實踐難題
第三章 道德報償的理論類型與敘述圖式
節(jié) “賞”與“罰”的理論邏輯
一 懲罰正當性的難題與歧見
二 獎賞與分配正義的理論嬗變
第二節(jié) “德”與“福”的一致
一 德性的報償:亞里士多德的范式
二 德性與至善:康德的“懸設
第三節(jié) “德”與“利”的相容
一 道德是“有利的”?勸誡的難題與確證
二 行為類型的重構與一種樂觀主義的可能性
第四章 道德報償的“不規(guī)則性”及其原因
節(jié) 運氣之網與“好生活”的脆弱性
一 運氣之網:命運悲劇與哲學反思
二 善的脆弱性:“好人”與“好生活”的距離
第二節(jié) 情感的“不規(guī)則性”與功過判斷的“偏見
一 運氣對人類情感所產生的影響
二 “結果運氣”與功過判斷的“偏見
第三節(jié) “不規(guī)則性”產生的原因及其社會效用
一 動機與效果及其“不一致性”的難題
二 “苦澀”的真理與“幸福”的真理
第五章 道德報償的實踐邏輯與倫理有效性
節(jié) 法律正義及其倫理有效性
一 法律正義及其報償的自然基礎
二 公正報償的社會結構條件
第二節(jié) “內在法庭”與良知的權威
一 內在賞罰與良知的有效性
二 良知的報償方式與弱點
第三節(jié) “不可放棄”的要求與道德信仰
一 “不完美的生靈”與完美的道德信念
二 道德報償與理性信仰
第六章 道德報償與公民倫理建構的秩序圖景
節(jié) 倫理建構與“作為一個公民”的倫理
一 倫理嬗變與理性建構
二 “作為一個公民”的道德需求與報償觀念
第二節(jié) 陌生化社會的報償困境與道德激勵
一 “好人不敢做”:報償的現實境遇及其難題
二 走出冷漠的困境:約束與激勵相容的倫理效力
第三節(jié) 一種新的秩序圖景:從正義社會到幸福社會
一 公民美德與市場秩序:自由秩序圖景的內在批評與鏡鑒
二 當代中國的道德圖景:幸福社會如何可能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