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時候,推動重大科技進步的人非常聰明,但也不是必定如此。能做出重大發(fā)現的人,也許并不是特別聰明,但是有做科研所需要的另一個品質:認真,極度的認真。 詹納做鄉(xiāng)村醫(yī)生的時候,有病人家屬召喚,他會冒著大風雪騎馬跑十幾公里去看病人;別人觀察杜鵑寄生現象,是站在地面往樹上看,他卻扛著梯子爬到樹上看,于是發(fā)現了真相,推翻了流傳兩千年的錯誤結論。 牛痘接種技術能被世界接受,也正是因為他的認真。 天花是烈性傳染病,在古代歐洲,每年死于天花的人約四十萬。 十八世紀,蒙塔古夫人從土耳其引入起源于中國的人痘接種術,讓天花發(fā)病率大幅度下降。薩頓的改進使人痘接種術意外感染率從百分之五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二。旁人都覺得跟天花的恐怖致死能力相比,這樣的意外感染率已經可以忽略,但詹納卻不這樣認為。他想尋找更安全的方法。而他能找到新的方法,還是因為他的認真:別人把擠奶女工的牛痘傳說當作村婦妄言,他卻去認真核實,親手實驗,證明罹患牛痘之后確實不會再感染天花。 能有這個發(fā)現,就已經足以名垂青史,但詹納對名垂青史興趣不太大,他只是覺得,既然有更安全的技術來預防天花,就應該盡快推廣這種技術。于是他離開悠閑愜意的家鄉(xiāng),到倫敦去推廣牛痘接種術。他的夢想是讓地球上每個孩子都接種牛痘,人類從此不再有天花。 這是個狂野的夢想,過于狂野,雖然他畢生為這個目標努力,還是沒能在生前實現。但如果詹納死后有靈,必定能感到欣慰。因為他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后,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協調下,人們借助牛痘接種術,真的從地球上消滅了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