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從五經到新五經

從五經到新五經

從五經到新五經

定 價:¥67.00

作 者: 楊儒賓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楊儒賓著作集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2594153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2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以性命之學為核心討論理學的經學思想,通過闡釋《新五經》的內涵體現(xiàn)了儒家體用論詮釋模式的確立。作者認為,朱子的哲學雖然在后代受到很多質疑,但是他手訂的《四書》卻被視為新的圣經。《四書》加上理學版的《易經》,宋明的理學經典的依據(jù)當以這五本書為主,作者撰名曰《新五經》,《新五經》是周公、孔子兩個文化突破階段的思想之結集。本書將討論的重點集中在經典的文獻本身,系統(tǒng)梳理了:一、理學各學派的經學觀點。二、《論語》中的人格世界與理學中的“仁”的新境界。三、《孟子》中的性命之說與天道的貫通。四、《中庸》中的天人之學。五、《大學》與“全體大用”之學。六、理學的各分派對《易經》的不同詮釋。

作者簡介

  楊儒賓,1956年生于臺灣臺中。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xiàn)任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處中文學門召集人;韓國外國語大學講師;日本東京大學、九州大學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神話與宗教學等。曾三次獲“國科會”杰出研究獎。主要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儒門內的莊子》《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靜坐、悟與氣象——理學工夫論》《理學靜坐與冥契經驗》等;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tǒng)》;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楊教授為儒學和道家研究的開拓者,所開創(chuàng)的工夫論、身體觀及冥契主義等已然成為學科的前沿領域,其所倡導的研究方法也獲得了廣泛認可。并且楊老師這幾年處于學術豐收期,幾乎每年都有一兩種新著出版。其正在成為臺灣乃至東亞學界的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圖書目錄


壹、導論:《新五經》的時代
一、前言:經學即理學
二、《新五經》的興起
三、《新五經》的密與顯
貳、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
一、前言:宋明模式的經學
二、性命之學的興起
三、體用論的思考
四、圣人與圣學
五、道統(tǒng)說
六、結論:另類的經學之意義
叁、“積累”與“當下”──時間隱喻下的經典詮釋
一、前言
二、積累的經學
三、《論語》的證詞
四、圣經圣顯
五、“此也”“這個”“個甚么”
六、記籍、階梯、糟粕
七、結論:規(guī)矩在良知或在經典
肆、孔顏樂處與曾點情趣──《論語》的人格世界
一、前言
二、孔顏樂處
三、孔顏之學
四、曾點情趣
五、兩種體用論的轉折
六、結論:體道人格的出現(xiàn)
伍、理學的仁說──一種新生命哲學的誕生
一、前言:“仁”的兩次飛躍
二、造化生機與造化人格
三、《識仁》篇與《仁說》
四、仁與感
五、“能”的世界
六、結論:一種新的生命哲學
陸、《孟子》的性命怎么和“天道”相貫通的?
一、前言:人性論或性論?
二、天地之性的問題
三、從德性之知到乾知
四、孟子打通了天道與性命嗎?
五、由道德界到存在界
六、結論:刺激說的檢討
柒、《中庸》怎樣變成了圣經
一、前言:《中庸》的天道性命
二、《四書》之前的《中庸》
三、周、張論誠與天道
四、司馬光的氣化論觀點
五、觀喜怒哀樂未發(fā)前之氣象
六、程朱的苦參中和
七、結論:《中庸》的躍起
捌、《大學》與“全體大用”之學
一、前言
二、“明德”論
三、“格物”論
四、“全體大用”論
五、結論:不再是“大人之學”的《大學》
玖、《易經》與理學的分派
一、前言
二、宋儒面對的遺產
三、體用論的視野︰以周張為例
四、所以然的性理觀︰程朱的解釋
五、心學論點下的“己易”說
六、有元氣即有元道——理學的對立面
七、結語:“整體”與“本體”的爭辯
拾、結語:《新五經》之后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