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朝文人戲研究》分為上下兩編,每編各四章。上編“綜論”從背景、題材、風格、文體四個方面對道光朝文人戲進行整體考察?!氨尘罢摗苯榻B了文人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學術風氣和戲曲活動情況,展現文人曲家對雅部陣地的堅守。“題材論”對作品內容進行劃分,著重介紹“悼亡戲”等新題材作品?!帮L格論”總結了道光文人戲的三大風格——感傷風格、實證精神以及抒情特征,挖掘其產生的原因與表現模式。“文體論”從戲曲體例和寫作技巧著手,構擬出“雙線索”的發(fā)展模式,驗證了道光文人曲家堅守雅部創(chuàng)作、道光文人戲“風流未泯”的論斷。下編“個案研究”選取六位有代表性的作家,分為四組進行考察。這些作者既有名家,亦有不見經傳者。他們代表了四類不同的時代心理和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典型價值。周樂清忠君愛國,他的作品歌頌失意英雄,展現了中下層士人的功業(yè)理想和愛國熱情。梁廷枏是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開明紳士,他早年的戲曲作品卻內容陳舊、思想消極,其思想轉變的過程反映了社會轉型期文人的覺醒。河北鄉(xiāng)間文人褚龍祥,一生籍籍無名卻留下了大量戲曲作品。從典雅蘊藉的雅部昆腔到活潑俚俗的鼓詞小調,他都運用自如,代表了當時文人對花部曲藝的接受與借鑒。終章借顧太清等三位女性戲曲家的事跡,對才女群體進行論述。作品中看似激昂的吶喊卻帶有催眠和妥協(xié)的味道,反映了男權統(tǒng)治下女性的壓抑苦悶和思想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