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支撐:中西傳統(tǒng)道德之信仰基礎比較研究》深入地討論了道德與信仰的關系。道德是社會規(guī)范,是行為準則。道德告訴人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所以早在2500年前,蘇格拉底就說:“美德是知識。”換句話說,道德作為知識,作為是非對錯,告訴我們什么是好。但是,道德解決不了一個根本問題:人為什么要好?人為什么要善?這是信仰要回答的問題。洛克曾經舉例說:“你如果問一個基督徒,人為什么要善,他著眼于來世,他會說掌著悠久生死權的上帝需要我們那樣做。”洛克的觀點明確,宗教徒的道德源于信仰。洛克還舉了霍布斯主義者和其他文化的例子,說明信仰是倫理的根據和支撐。同樣,馬克思主義者的善也源于信仰。以人類解放為理想和信仰,使馬克思主義者成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海涅在《德國哲學與宗教的歷史》書中,曾經講了一個故事,康德用他理性的手術刀殺死了上帝,回頭看見他的仆人老蘭培瑟瑟發(fā)抖,心里想,這個可憐的人需要一個上帝,否則他不會幸福,于是,康德在實踐理性(道德)的領域里又使上帝和天國復活了。這是海涅對康德哲學的深刻解讀,信仰是道德的支撐。這是《善的支撐:中西傳統(tǒng)道德之信仰基礎比較研究》的基本觀點,以此為出發(fā)點,李華忠博士主張建設現(xiàn)代精神家園,加強信仰建設是道德建設的重要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