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昌長江岸邊的黃鶴樓因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詩而家喻戶曉。這首吊古懷鄉(xiāng)的七言律詩被歷代奉為即景生情、興發(fā)感動的杰作,即便如詩仙李白也以它為標靶,屢次發(fā)起詩藝上的挑戰(zhàn)。商偉教授的新著《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臺》,從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對黃鶴樓詩所做的回應入手,將前后相關的登臨名勝的唐詩串聯(lián)起來解讀。通過強力詩人的勾連與創(chuàng)造,這些詩歌共處互文的意義之網,共享相似的模型結構,形成一系列名與實、有與空、今與昔、見與不見的對照。簡潔有力的詩句,道盡物是人非的感懷,也讓后來者CHAOYUE自身所處的有限時空,追問個體生命當下存在的意義。借此個案,作者對相關的重要文學理論做了一次巡禮,并逐一加以檢驗,探索重建中國古典詩學的可能。